-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冈市部分普通高中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意象的问题,虽然在我国提出得很早,但它引起广泛注意,并趋于比较成熟的时期,是在明清。虽然这以前也有一些人提到它,如金代的元好问在《遗山文集·新轩乐府序》中称赞苏词所说的“自东坡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意象”,但并不普遍。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关于意象的论述才骤然多了起来。茶陵派的首领李东阳,前后七子中的王廷相、何景明、王世贞、李攀龙、谢榛,胡应麟以至清代的钱谦益、沈德潜、李重华、薛雪、朱承爵、方东树等,都曾以意象论诗。这时所讲的意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意象,或西方所说的image,而非六朝、唐人所说的意象。这里我们无法一一介绍他们关于意象的论点,只能将其中的一些主要论点,加以概括地叙述。
首先是强调诗的意象不宜过于质实和直露,而应该含蓄蕴藉,使人玩味无穷。这可以以王廷相为代表。他在《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中说:“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粘著,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可以目睹,难以实求是也。《三百篇》比兴杂出,意在辞表,《离骚》引喻借论,不露本情。……鸿才之妙拟,哲匠之冥造也。”反对诗歌缺少比兴及“言征实”“情直致”,强调诗的意象要蕴藉含蓄,旨远寄深,余味曲苞,耐人寻味。这意见一般说是不错的,特别是对抒情短制一类的诗歌更是如此,它的意象应该很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也即即兴的手法。引闻一多先生之说“《易》中的象和《诗》中的兴……本是一回事”,这个看法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不错的。富有暗示性或象征性的诗句,在诗歌中基本上可以说都是兴句。《诗经》以后诗歌中的名句也常常都是兴句,这样的句子不仅艺术上更精巧,并且往往凝聚着作者浓郁的情思,很富有感染力。正如明代的李东阳在《怀麓堂诗话》中为比、兴手法辩护时所说的:“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寄托,形容摹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王廷相认为诗的意象应该深远,富有情思,作者得于心,览者会其意,不能太实,影响读者的想象力;也不能太直露,略无余味,更不能“情出辐转”,缺乏感染力。这意见无疑是好的。认为只有具备了以上特点的诗歌意象才是优美的艺术意象,才称得上是“鸿才之妙拟,哲匠之冥造”,无疑也是正确的。但以这样的观点作为唯一的模式,甚至认为《北征》这样的诗史上的名篇,都非正体,而是诗坛的“变体”和“旁轨”,无疑又是偏颇的。因为事情并不能概而论之,像《孔雀东南飞并序》这首长达一千七百八十五字的叙事诗,除少数几句之外,基本用的是赋体,但也叙述得惟妙惟肖,堪称化工,正如沈德潜在《古诗源》中所说的:“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
可见并不能以抒情短制关于意象的要求,去要求一切诗歌,譬如说叙事诗。但由于我国古典诗歌中,抒情诗远比叙事诗发达,因此,这一关于意象的观点,就具有较大的概括性。司空图、苏轼、严羽等关于诗歌的不即不离、不黏不脱的观点,基本上和这一要求是完全相通的。
王廷相和上述那些论者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对诗歌意象的内涵不仅提出了自己明确的看法和要求,而且,既重视诗歌意象的现实物质基础,认为它来自现实生活,“凡具形象之属,生动之物,靡不综摄为我材品”;又十分重视虚构在意象形成中的作用,“摆脱形模,凌虚构结”。就是说诗的意象既来自生活,又不能是对生活中事物原型的模拟,而是要在生活基础上的艺术虚构,这一见解无疑是十分精辟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也是难能可贵的。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李东阳。他在《怀麓堂诗话》中通过对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分析说:“不但知其能道羁愁野况于言意之表,不知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若强排硬叠,不论其字面的清浊,音韵之谐舛,而云我能写景用事,岂可哉!”李东阳并没有正面提出对诗的意象的要求,如王廷相那样,而是通过对两句诗的分析,认为好诗除音律美之外,最重要的是“意象具足,始为难得”。之所以这两句名诗被人们长久传诵而不衰,就在于它看来仿佛只是纯粹外在物象的罗列,实际上,这些纯粹的物象都是经过作者浓郁情思的熔铸,并被作者的情感的链条衔接起来的。或者用康德的话说,是经过想象力加工而重新建造起来的艺术形象。这些物象的重新组合,构成了优美的诗的意象;这诗情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七校协作体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五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十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监测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翔宇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12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州市南武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