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小学数学教学中微项目式学习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微项目式学习是项目式学习模式的延伸和发展,注重的是“微”,将一
个或多个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完
成任务,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高效开展。本文将以微项目
《绘制校园平面图》为例,尝试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微项目式学习指导阶段实践阶段成果汇报阶段
引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的依赖
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根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每一册都安排了《数学好玩》
的综合实践单元,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综合运用已有
的知识和经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五年级上册里的《设计秋游方案》、五年级下册里的《“象征性”长跑》、
六年级下册里的《绘制校园平面图》等。对于这样的教学内容,其实在教学中很让
老师们头疼,这类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孩子们动手实践的多,在动手操作的过程将所
学的知识融汇贯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果孩子们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课堂
上就比较空洞,老师也觉得这样的课犹如鸡肋。
今年我参与了《小学数学微项目学习的探索研究》的课题研究。微项目式学习
主要将一个或多个学习内容项目化,通过情境化的微型主题任务,让学生能在有限
的时间完成任务,获得较为完整和具体的知识和技能,使教学高效开展。当我看到
六年级下册的《绘制校园平面图》这一实践活动课时,就萌发了将《绘制校园平面
图》做成微项目,改变以往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这样一种教学方式,实实在在的让
学生动手操作一次。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就尝试了起来,我首先制订了项目计划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书,设计了活动方案。项目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项目指导阶段(1课时);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最少4课时);第三阶段:项目成果展示汇报、反思交
流阶段(1课时)。有了计划,我就行动了起来。
(一)第一阶段:项目指导阶段。
我在项目开展前,先上了一节指导课,课上我首先布置了项目任务《绘制校园
平面图》,因为是六年级的孩子了,他们已经积累了绘制校园平面图所需的知识:
测量、数据收集、整理,比例尺等,又因为他们还有两个多月就要毕业了,对学校
有一定的感情,所以此任务引起了孩子们高涨的兴趣。接着在指导课上,我又从平
面图的特点,校园里的主要建筑物以及它们的位置,如何得到这些建筑物的长、宽
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让孩子们充分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的步骤和方法。最后将孩
子们进行分组,8人一组,并让组内讨论制定活动方案和人员分工情况。同学们可以
说是跃跃欲试,信心满满。
(二)第二阶段:项目实施阶段。
这个阶段我是全程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完成,我始终在一旁观察,他们遇到问题
时我给予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开始孩子们特别兴奋,每个小组迫不及待的拿着皮尺
到校园里测量,但杂乱无序,毫无章法。有的小组一开始就测量花坛、门卫室等零
碎的小建筑物;有些小组面对较大建筑物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何处测量;有的小组
是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道该量什么;有的小组你量你的,我量我的,丝毫不合作。
一节课下来,个个小组收效甚微。只有当问题出现了,这时学习才能真正的开始。
于是我组织了孩子们回到教室,根据第一次实地测量的情况进行小组内反思讨论。
这一次我看见孩子们并不像第一次讨论那样浮躁,流于表面了,小组内的成员真正的
坐下来进行了交流,大家时而眉头紧锁,时而恍然大悟,时而欣喜连连,我轮流到
每个小组的面前,仔细聆听他们的想法意见,并适当的给予指导。这一次孩子们也
不是急于到实地去测量,有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