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师德是老师的灵魂,学习是学生的天职——王虎
化
学
教
材
精
华
(人教社2024年版)
前言
本资料依据九年级化学(人教社2024年版)上、下册教材的重点内容、典型例题的归纳总结。是帮助同学们课后梳理教材、查漏补缺、背诵理解的减负增效利器。内容多年不断完善,重难点全面,语言精炼、通俗。
学习环节:上课认真听,资料认真背,作业认真写。
学习方法:a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重视化学,充满兴趣,联系生活、服务社会。只有上下两册书,是各科中“性价比”最高的学科。
b上课时同学们要认真听讲,认真听老师课上所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课上一分钟的效率比课后10分钟可能还要高数倍;可通过跟答或举手的方式减少瞌睡和发呆;
c课后可先用5分钟左右通过本资料对当天所学进行回顾理解、背诵,待全部掌握后再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提升;
d完成学习任务后适当放松,该学的时候好好的学,该玩的时候彻底放松的玩。
背诵:课堂上通过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和学生活动理解学习任务,背诵则是将知识、能力内化。上课听的再认真如果不及时背诵,睡一觉所学全忘,没什么用。规定时间内,组员到组长处背诵并签字、组长到课代表处背诵并签字、课代表相互背诵并签字。
听写:听写的目的是考察同学们对近期教材基础的理解、记忆水平。每次听写全对得A者,由组长或课代表加个人素质学习分;未通过同学得F,扣学习分并规定时间内重新背诵。(当天学完及时理解背诵,不能听写前突击,避免遗忘,形成长久记忆)
作业: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梳理、强化课堂所学,将所学内容转化为自身能力。抄袭乱画是对自己、家长、王老师、祖国的不负责任!!!真实做题痕迹、正确率高为A+;两者较高得A;两者较低为B,无痕迹、伪造痕迹者,涉嫌抄袭得C,中专、技校欢迎你。
本资料为本人个人编纂录入,仅供我校学生课余参考使用。错误在所难免,欢迎同学们提出建议,祝同学们学习愉快,每天进步。
编者:王虎
2024.8.21
化学最大的魅力就是创造各种新物质——王虎
PAGE
PAGE14
绪论
化学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
特征:从分子层次认识物质,通过化学变化创造物质。
古代化学
火
人类文明的基础
近代化学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的原子论和分子学说
奠定近代化学基础;标志化学学科成立
俄国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表
使化学变得简单有规律可循
现代化学
纳米技术
改变物质微粒的间隔产生新特性
未来化学
绿色化学
从源头消除污染,实现零排放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一课时)
物
理
变
化
没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通常是状态、颜色等变化。
如汽油挥发:汽油从液体变成气体,只是状态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
海水晒盐:海水中的氯化钠从海水中以固体形式析出,没有产生新物质等
两者根本区别:有无新物质产生。有新物质产生,化学变化;无,物理变化。
两者联系: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若某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则该过程为化学变化。
化
学
变
化
有新物质产生的变化
如:所有的燃烧都是化学变化,因为燃烧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再如铁生锈:铁生锈变成三氧化二铁,有新物质产生等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1、有新物质产生;2、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如吸热、放热等。
爆炸不都是化学变化,如锅炉受热不均爆炸;发光放热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放光。
典型例题: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活字印刷B、轮胎爆炸C、酒精挥发D、纸张燃烧
分析:A是形状变化;B是压强原因;C是状态改变;D有新物质生成,故选D。
第二课时
物
理
性
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体现的性质
色、态、味、三点(熔点、沸点、凝固点)、三度(密度、硬度、溶解度)、五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挥发性【挥发性:能由液体变成气体的性质】、吸附性【能吸收颜色、味道的性质】
变化+判断词=性质
如:铁熔化(物理变化)、铁可以熔化(物理性质);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能生锈(化学性质)。
化
学
性
质
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助燃性(氧气)、可燃性(燃料)、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稳定性(不容易变成其他物质的性质)、酸碱性等。
3、气味闻法:扇闻法。不能直接鼻子凑上去闻,以免中毒。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第一课时)
铁架台烧杯水槽锥形瓶试管集气瓶酒精灯坩埚钳
玻璃棒燃烧匙蒸发皿胶头滴管量筒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化学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