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0.1 劝学(1)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10.1 劝学(1)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1劝学(1)

(30分钟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

【课时目标】

基础

达标

能了解荀子的思想,分析文中的论证方法

素养

突破

思维发展与提升

【课时必刷】

A级基础训练题

阅读《劝学》,完成1~6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A.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木直中绳 中:合乎

C.声非加疾也 疾:劲疾

D.而绝江河 绝:断绝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8分)()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

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8分)()

例句:吾尝跂而望矣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非能水也

C.上食埃土

D.用心一也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分)()

A.人要想改造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意义十分重大。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表明君子不仅天赋高于常人,而且后天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不断弥补自己的不足。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是比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积善”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

D.《劝学》一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作者在以对偶、排比形成的整句中适当加入散句,使文气流畅而不呆滞。

5.《劝学》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如何理解?本文分了几个层次论证论点?(12分)

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论点?请各举一例说明。(10分)

B级素养提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荀子坚持人“最为天下贵”,坚持人在知识体系中的主体与实体地位。《荀子·王制》中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人何以“最为天下贵”?荀子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人能够“合群明分”。人结成了社会,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既分工又合作。荀子不仅认定人与人之间必须依据礼义来分工合作,还强调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也必须互相辅助,互相协调。“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鱼亶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洿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里所说的人,不仅是现实社会的人,而且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形成的良性互动关系中的人。

(摘编自姜义华《以人为主体:中华文明知识体系的本质特征》)

材料二:

荀子的人学观,因时应物,圆融周彻,是先秦时期人学思想的高峰。它为我们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荀子·天论》开篇即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阐明天按照“常道”运行,不以人的道德意志为转移,祛除了人对天的神性崇拜的迷思,将天视为独立于人而存在的自然之物。荀子身处的时代,政治败乱,“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于巫祝,信礻几祥”,人祈天,畏天,怨天,慕天,将治乱吉凶归因于上天。而荀子认为天并非具有人格意志的神,它是按照其自身的常道运行的独立于人的存在,人类“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吉凶祸福皆在于人类自身。人要正确地认识天与人各自的职分,不可将自己要尽的职分托于上天,而要遵循“治道”的要求,由人自己主宰治乱吉凶。

“天人之分”廓清了神秘主义天人论的迷雾,但荀子并非要让人与天分途而行。相反,荀子认为人与天是紧密联系的,他也是在天人相系的思想视域中论述人的存在的。荀子认为人来源于自然,人与自然万物一样,是阴阳运化而成的。同时,人又要靠自然来长养,离开自然人不能自我养育。荀子说“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人要利用自然万物来养育自己,人必须“备其天养”,不可“弃其天养”,如果违背这种“天养”之道,则谓之“大凶”。在荀子看来,上天养人本身即“天行有常”这一概念中的应有之义。

天养如何实现?荀子认为,要实现为天所养,人不可消极等待,必须“制天命而用之”。制,《说文解字》解释为“裁也”。荀子认为虽然“天行有常”,但人却可以裁制天命,按照天的规律去“用天”,骋能而化之,施展人的聪明智慧,让天生成比在自然状态下更多的物产为人所用。荀子的“用天”思想,特别强调了人面对自然时的主观能动性。在天人之分的关系结构中,人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是进取的、有为的,这正是对“天人之分”观念的深化与圆融。道家也持自然之天的观念,但在道家的天人关系中,人对待自然是完全顺从的、消极无为的,并且要求人最终回归到自然状态,这就从某种意义上泯灭了人作为宇宙灵长的价值和意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