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VIP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一篇:《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及反思

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本课意在通过观察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着“显著的不同”和“本质的不同”,抓住溶解和不溶解的主要区别特征,逐步加深学生对“溶解”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仔细观察描述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的逐渐变化的过程,帮助他们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由于教学中使用到的材料较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安排活动,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使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实现“溶解”概念的构建。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1、师生谈话:平时,在喝汤之前,我们都会往汤里放点??(盐),盐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溶了,溶化了)

2、提问: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盐溶(溶化)了呢?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看一看。

二:观察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初步建立“溶解”概念

1、提出观察要求:先观察——边搅拌边观察——停止搅拌观察,对比盐和沙子前后的变化。

2、学生把盐和沙子放进水中,实验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

4、小结:食盐在水里慢慢消失了,看不见了,食盐溶解了;沙子与原来一样大小,没有变化,沙子没有溶解。(板题:食盐在水里溶解了。)

三:观察粉笔粉末在水中的溶解状况,通过过滤实验进一步理解“溶解”的实质

1、出示粉末,让学生猜测:粉笔粉末在水中会溶解吗?

2、学生实验,观察粉笔粉末在水中的变化。组内交流,说说自己的判断依据。

3、汇报讨论,引发学生思考“粉笔粉末到底溶解了还是不溶解,或者是溶解了一部分?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别?”

4、教师介绍过滤方法,并演示操作过程,提出过滤实验注意事项。

5、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观察和分析。

6、汇报交流,引导学生从“滤纸上看到什么?”、“过滤后的液体是怎样的?”和“三杯液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7、小结:没有溶解的沙子和粉笔粉末被滤纸分离出来了,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不能被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四: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类推想象食盐、糖等物质溶解的过程

1、出示高锰酸钾,问:它在水里会溶解吗?想证实一下吗?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

4、问题:根据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的现象,你能说说食盐是怎样溶解,最后使到整一杯水都变咸的?

5、学生描述。(引导学生借助手势和画示意图进行描述)

小结:像食盐、高锰酸钾、砂糖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的分散在水中,这种现象就叫溶解。

教学反思

一、抓住科学概念的本质属性,促进学生建构科学概念

概念是具有共同的关键属性的一类对象、事件、情境或性质。学生掌握一个科学概念,实质上就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实质上就是对“微粒”和“均匀分布”两个关键词的理解。围绕这两个关键词,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活动通过细致的观察和充分的交流,对溶解的认知从原来的“像盐、糖这样,在水中慢慢消失、慢慢溶化的现象”,逐步建构成“物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被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

学生对“溶解”这一科学概念的建构经历了从表象到抓住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

二、精心选择和处理活动材料,创设建构科学概念的情境

活动材料既是教学准备的主要对象,又是构成有效活动的重要因素。有结构性的活动材料,对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有重要的作用。

1、挑选处理材料,提高活动的有效性。

第一个活动,我给学生提供了盐粉和清洗得很干净的沙子。盐粉溶解速度快,干净的沙子避免了掺有杂质而干扰学生的观察。由于对比效果明显,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溶解与不溶解的区别,教师也了解了学生对溶解的原来认识,为下一步的活动开展作好铺垫。

第二个活动,我用粉笔粉末替换了教材中的面粉。教材把面粉作为有结构的材料,但面粉中有部分的物质是能溶解在水中的,因此经充分搅拌后,过滤后的液体仍呈现混浊。开始上这节课时,我也是使用面粉这种材料,但学生观察滤液后认为“部分面粉溶解在水中,部分面粉不能溶解”,而这种判断也确实是正确的。这样的结果,是会影响学生对溶解的理解的。粉笔粉末的主要成份是硫酸钙,难溶于水,沉淀速度较快,不能通过滤纸,过滤后的液体十分清澈。因此用粉笔粉末代替面粉,能更好地让学生明白,水中难以用肉眼分辨的粉状物质也是不能溶解在水里的。

控制好高锰酸钾的量。200亳升的水加入半粒米大的高锰酸钾即可,并且把高锰酸钾碾碎,这样会令观察的效果更佳。高锰酸钾量过多,会令溶液的颜色过浓而影响了观察,过滤时少部分未溶解的高锰酸钾会留于滤纸;量太少,高锰酸钾在水中慢慢溶解扩散这一过程的现象不够明显。

此外,我还给每个小组准备了四根筷子,每一杯混合物只使用一根筷子,避免交叉使用

文档评论(0)

aiboxiw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