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章基因的本质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1.20世纪20年代,当时大多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对DNA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二、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链球菌的类型
项目
S型细菌
R型细菌
菌落
光滑
粗糙
菌体
有多糖类荚膜
无多糖类荚膜
致病性
有,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
无
2.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实验结论: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一种转化因子,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3.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过程及结果
(2)实验结论:细胞提取物中含有转化因子,其很可能是DNA。
(3)后续研究:艾弗里等人分析了细胞提取物的理化性质,发现这些特性都与DNA极为相似,于是艾弗里提出: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4.实验方法:“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1)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例如:“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2)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实验者:赫尔希和蔡斯。
2.实验方法: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3.实验材料: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1)T2噬菌体的模式图
(2)生活方式: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
(3)增殖特点: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大肠杆菌体内的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进行大量增殖。当噬菌体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大量的噬菌体。
4.实验过程
5.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有无放射性
子代噬菌体有无放射性
32P标记DNA
有
有
35S标记蛋白质
无
无
6.实验结果分析
(1)放射性同位素在试管中的分布情况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仍留在细胞外。
(2)子代噬菌体的标记情况表明: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
7.实验结论:DNA才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1.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1)实验材料: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蛋白质和RNA)、烟草。
(2)实验过程
(3)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是蛋白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生物界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极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因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就生物个体而言,其遗传物质是唯一的。
第2节DNA的结构
一、DNA结构模型的构建
1.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过程
二、DNA的结构
1.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
项目
特点
整体
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排列
外侧
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内侧
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碱基互补配对
A与T配对、G与C配对
2.“反向”含义的理解:脱氧核糖上与碱基相连的碳叫作1′-C,与磷酸基团相连的碳叫作5′-C。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DNA的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从双链的一端开始,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则是从3′-端到5′-端的。
三、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组装“脱氧核苷酸模型”
利用材料制作若干个脱氧核糖、磷酸和碱基,组装成若干个脱氧核苷酸。
2.制作“多核苷酸长链模型”
将若干个脱氧核苷酸依次穿起来,组成两条多核苷酸长链。注意两条长链的单核苷酸数目必须相同,碱基之间能够互补配对。
3.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
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将两条多核苷酸长链互相连接起来,注意两条链的方向相反。
4.制作DNA分子的立体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
把DNA分子平面结构旋转一下,即可得到一个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第3节DNA的复制
一、对DNA复制的推测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对DNA复制的推测
(1)半保留复制
①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
②内容:DNA复制时,DNA双螺旋解开,互补的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解开的两条单链分别作为复制的模板,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通过形成氢键,结合到作为模板的单链上。
③④结果:新合成的每个DNA分子中,都保留了原来DNA分子中的一条链。
(2)全保留复制:DNA复制以DNA双链为模板,子代DNA的双链都是新合成的。
2.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
(1)实验者:美国生物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知识清单)(背诵版)(1).docx
-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1).docx
- 第3章 基因的本质(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1).docx
- 第4章 基因的表达(单元知识清单)(背诵版)(1).docx
- 第4章 基因的表达(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1).docx
-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知识清单)(背诵版)(1).docx
- 第5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1).docx
- 第6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知识清单)(背诵版)(1).docx
- 第6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知识清单)(默写版)(1).docx
- DBJT15-162-2019 建筑基坑施工监测技术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