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届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2024届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和之美”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原则,难免和封建的纲常观念、

禁欲主义联系在一起,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封建意识形态在审美领域内对人的个性和自由的

压抑与禁锢。“五四”时代的人的解放,不仅是一次人的思想和道德的解放,而且是一次人

在审美领域中的解放。从此,以“中和”为理想的古典审美规范受到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

人们的审美意识第一次被纳入现代化的历史轨道,从而使中国文学呈现了与以往迥然不同的

美感色彩。

作品结局的变革,鲜明地体现了审美意识的变革。“大团圆”的结局,曾经体现了中

国古代人民的善良愿望。但当这种结局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统治着中国的文坛、自然也就禁

锢着人们的审美意识的发展和变革要求的实现时,它就变成“瞒和骗的文艺”的典型代表而

受到现代审美意识的冲击。“五四”前后,鲁迅曾经在他的小说和杂文中猛烈地抨击这种虚

伪的文学,热烈地呼唤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

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这正是中国审美意识

现代化的明证。

大量现代意义上的悲剧作品的出现,是现代审美意识的鲜明标记。传统悲剧中的正义

和邪恶的斗争,往往在正面英雄人物和反面人物之间展开;现代悲剧则突破了这种格局,一

般不设置代表正义、无往不胜的英雄或者性格坚强、行为高贵的正面人物,却往往把一些主

要人物写成否定性形象。陈白露、祥子、觉新等悲剧人物,都是旨在表明生活不该如此,从

反方向说明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和“历史的必然要求”。现代悲剧冲破了古典悲剧人物

性格单一化、脸谱化的模式,如实地反映悲剧主人公既是被吃者又是不自觉地在“吃人”,

他们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失去了人性的光芒,同时又在传播这种吃人的封建意识,虽然自己

丝毫也不自觉。正是从这一意义上,现代悲剧显示了巨大的批判力量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以

深刻的思想启迪压倒了主人公悲惨遭遇所造成的凄凉,从而呼唤着一场深入人们心灵的启蒙

运动和思想革命。

一种超越了社团、流派的界限,笼罩在现代文学整体之上的忧患意识和悲凉色调,使

试卷第1页,共11页

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感色彩,在中国文学史上划出了一块特异的区域。巴金渲

染着高家朱漆大门里的腐朽和黑暗,曹禺把我们领进黑洞洞的原野去领略恐怖和阴森,沙汀

诉说着号称“天府之国”的巴蜀的穷困和窒息,忧患和悲凉……既凝结着现代作家个人遭际

和家世变异的哀伤苦痛,又积淀着历史的重负和时代的创伤。因此,它的内容,不再是屈原

式的“恐皇舆之败绩”,也不再是曹雪芹式的无材补天的怅惘,而是鲁迅式的“人生最痛苦

的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凉,是曹禺式的“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激愤。不过,在整体

的忧愤悲凉中,又时见昂奋乐观的小小高潮出现。郭沫若笔下的凤凰,历尽劫难而重生,世

界迎来华美、热烈与芬芳;孙犁笔下的白洋淀儿女们,在枪林弹雨的年代里,仍然用自己勤

劳的双手、淳朴的情感描绘着生活中的安乐和谐美画卷……忧患与昂奋的统一,悲凉与热烈

的交织,是社会大变革时代旧时代僵尸已经腐烂发臭、新时代婴儿正在孕育中躁动的表现,

这正是现代价值观冲击着而且就要取代了旧的价值观而在社会人心中引起急剧动荡、复杂矛

盾的表现。到四十年代末期,根据地文学中开始越来越多地呈现出明朗安宁的色彩,预示着

贯穿现代文学的矛盾冲突开始发生变化,这实际上已是现代文学审美意识和建国后十七年文

学审美意识的接壤地带了。

(节选自刘增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意识》)

材料二: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

恰到好处,悲喜不要过度,情绪不宜过度宣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

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和之美”既是艺术的创作原则,也是生活的伦理准则,体现了儒家

文化秩序中文艺观和道德观的统一。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是现实的镜像和反映,是历史

处境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