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届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三语文1月期末联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5.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长江流域开发的时间进程远远落后于黄河流域,当黄河流域早已成为秦汉帝国经济重心的时候,南方还处
于“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发初期。
开发长江流域,解决劳动力不足是一个关键问题,黄河流域的每一次战乱都为长江流域提供了一次发展契
机。从西汉末年王莽之乱以及随之而至的农民起义、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到三国分裂、西晋“八王之
乱”“永嘉之难”十六国更迭,黄河流域累经兵燹,人口大量南迁仅公元4世纪初永嘉之难至刘宋时期即
公元420年前后,南渡人口共约90万。当时刘宋全境人口共500多万,南下的北方移民占1/6,这使江南
开发所需劳动力得到补充。
南北两大经济区地位的互换与北方政治中心对南方经济的依赖是逐渐形成的。从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人口
总的变化来看,自东汉末年以后,黄河流域的人口数量在全国所占比例呈递减趋势,而长江流域却呈明显
上升状况。“安史之乱”引发的北方人口南迁,再度推动原已颇具规模的江南经济走上新的发展阶段,不
但使之成为北方政治中心赖以撑持的支点,而且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对此当时朝野给予了充分肯定,如
韩愈指出:“当今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杜牧进一步肯定了这一事实:“今天下以江淮为国命。”北
宋末年由“靖康之难”而造成的第三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使江南作为全国经济中心的地位日益巩固。
这里有发达的经济、丰富的物产以及众多的人口,仅在有限的平原地区之内就养活了全国近22%的人口同
时还负担了国家大量粮赋。据《宋史·食货志》所载,太平兴国六年朝廷规定由江淮运往京师的粮食为400
万石。以后随着东南经济不断发展,至道元年增为580万石。大中祥符初年朝廷又将江淮漕粮增至700万
石,这一数字是输往京师总漕粮的82%。包拯说:“东南上游,财富攸出,乃国家仰足之源,而调度之所
也。”在运往京师的巨额漕粮中,“江南所出过半”,而来自太湖平原一带的漕粮,又“素甲于江浙”,
可谓名副其实的“苏湖熟,天下足”。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并不代表移至整个长江流域,而仅限于下游长江三角洲与太湖平原:长江流域各
段的农业开发进程并不一致,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早在战国时期已进入与中原地区同步开发进程,唯位于
中游的江汉平原至宋元时期才进入农业开发。宋元时期江汉平原一直处于湖沼状态,先秦文献中称其为
“云梦泽”湖沼水体成为开发利用的障碍。江汉平原的形成与全面开发大约从南宋后期开始,经元代至明
清时期达到鼎盛,并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输出地,接受这里粮食的包括南北十余省,民间俗称“湖广熟,
天下足”。宋代盛产粮食的太湖平原,至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转变:以工商业为依托,大力发展
经济作物棉花和蚕桑,粮食作物反而退居到次要地位。随着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的转变,代之而起的江
汉平原承担了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中心的职能。长江上中下游的全面开发为整个流域带来了繁盛。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江南在唐宋之时已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国家对江南经济的倚赖,也反过来促进了国家对江南农业的重视
和投入。这个阶段是水利大发展的时期,也是农业技术大发展的时期,麦稻二熟制、双季稻以及耐旱高产
的占城稻,都得以在江南推广普及。这一切,促使江南农业飞跃发展,原先“火耕水耨”的粗犷农业很快
进入了高水平的精耕细作状态,土地的开垦和熟化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江南一地不仅“四郊无旷土”,
而且对肥料的重视,使这里的农田成了全国最肥沃的土地之一,从而造就了粮食单产和总产的高产奇迹,
因此范仲淹称这里是“膏腴千里,国之仓庾”。
“苏湖熟,天下足”这句民谚,最初被范成大引录于他在南宋绍熙三年(1192)修撰的《吴郡志》中:“天
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稍后,朱熹的女婿黄勉斋在庆元年间任石门(今桐乡)库官时,
1
也在《监石门酒务》一文中引录了相似的民谚,“吴越天下富,京畿游侠乡……世言苏湖熟,治溉及四方”,
说明当时这一民谚确实已广为流传。吴泳和高斯得在引用这一民谚时,尤其强调这是江南人民辛勤劳作的
结果,“苏湖熟,天下足,勤所致也”“苏湖熟,天下足。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
明清以来,伴随着商品经济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学年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一数学(上)12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山东临沂市高三语文1月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淮北市-淮南市高三语文1月第一次质检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八省高三语文1月高考演练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docx
- 2024-2025学年柳州市高三语文上学期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 2025年十堰市高三语文1月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沈阳市高三语文1月教学质量监测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山东临沂市高三语文1月模拟考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南宁市高三语文1月调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淮北市-淮南市高三语文1月第一次质检试卷及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