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心理学与法学教育融合的课程建设改革探析.docx

心理学与法学教育融合的课程建设改革探析.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学与法学教育融合的课程建设改革探析

摘要:目前,法学类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化,许多高校通过增设心理学课程对现存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创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对融合教学认识不够深入,实践教学未能体现其价值和功能、应用转化效果差等问题。文章针对法学类专业心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将心理学课程和法学教育融合以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提出了法学教育和心理学课程多维整合的方案,为法学类专业的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法学教育;交叉学科;心理学课程;课程建设

一、引言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

见”)。“意见”明确指出,要优化法学学科体系,推进法学和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统计学、管理学、人类学、网络工程及自然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法治人才[2]。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多元复合的法学教育体系培养出的新时代法律人应具有更强的综合性法律素养,承担着未来法治化建设的重任。因此,高校有必要在法学类专业课程中设置心理学及其关联学科课程,为国家培养复合型法律人才。

二、法学类专业设置心理学课程的背景分析

在法学类专业课程中设置心理学课程具有天然的契合性。目前,许多高校的法学类专业课程中都设置了法律心理学,开设这类交叉性课程对培养复合型法治人才大有裨益。

(一)理论层面

基于学科性质的角度,法学和心理学在研究内容上具有衔接性和交叠性。法学是典型的社会学科,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对法的性质、特征,各种法现象之间的关系,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区别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3]。就心理学而言,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其学科性质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有学者指出,心理学具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应定义为综合性学科[4]。因此,法学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存在衔接性。此外,法学研究社会人之间的行为相关的现象,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背后的心理现象,二者在对人的行为方面的研究产生交叠,即法学研究为心理学解释心理现象产生的社会因素提供理论支撑,心理学研究为法学探究人在社会中的行为提供心理动因的理论分析。

(二)历史发展层面

法学、医学、神学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三大学科。心理学发展相对较晚。直至1879年,W.冯特(W.Wundt)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心理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此之前,法学家已经关注到法律领域的心理学问题,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最明确的标志为意大利的刑法学家C.贝卡利亚(C.Beecaria)在1764年出版的《论犯罪与刑罚》(OnCrimesandPunishment)中对证人证言相关问题的阐述涉及了许多心理学的内容;心理学视角的法学研究较为明确的标志为19世纪末期德国的W.L.施恩特(W.L.Stern)发表的论文《证人的心理》并创办了杂志《为证人心理学投稿》,随后引发了美国与欧洲的心理学家对证人心理相关问题的一系列研究[5]。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早期心理学与法学的交叉研究集中在证人行为上,心理学从其知觉、记忆、思维等方面的理论入手,法学则从法庭证据采信视角入手,二者在证人证言识别问题上出现了交叠。

中国的法学与心理学交叉研究源于西周的“五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目听)审判制度,其借鉴审判心理学的经验积累“听狱之两辞”[6],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对诉讼双方的供词进行分析判断。虽然这种方法缺乏系统化的设计,但彰显了心理学与法学相辅相成的关系。历经19世纪学术界对法学和心理学融合的激烈探讨,至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和法学的交叉研究进入低迷状态,主要归因于二者的研究目的出现分歧。心理学彼时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实验心理学领域,倾向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而法学彼时的热点问题集中在法庭处置、个体行为控制等实践性问题上。尽管在此期间心理学和法学的交叉研究存在停滞,但二者在各自研究方向上均取得了相应成果,为法学与心理学之间的整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方法论层面

法学与心理学在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密切联系。法学中的多数问题属于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双边或者多边问题,当心理学领域出现更新变革后,都会引起法学的方法论、价值观、经济取向等方面的改变[7]。发展至今,法学与心理学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各有成熟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法学实践领域发现问题后,其在社会科学范畴内的问题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为解决该问题提供观察、解释、控制、评估、预测的方法,实现法学与心理学在认识论、方法论层面的融合应用。以心理学视角解决法学问题,构建

文档评论(0)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信息技术指导,信息化类标书制作等,有20年相关工作经验。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