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章品德的发展.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品德的发展第一节品德的含义与心理结构第二节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第三节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第四节良好品德的培养第一节品德的含义与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含义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与道德密切相关,但不同道德: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信念系统支持的行为,人们按照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并以此要求和评价他人的言行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心理成分及其相互关系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一、品德与道德(一)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品德与道德产生的需要不同(二)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有一定的反作用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道德认识人们对社会现象、道德规范及其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个体品德的核心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直观的、具体的比较肤浅的——比较抽象的、比较深刻的道德信念:对道德规范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它是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强大动力——激发道德情感、使道德行动表现坚定性,道德品质发展中的关键因素道德评价: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进行评定和判断的过程——贯穿在道德认识发展的始终(二)道德情感(三)道德行为(二)道德情感伴随道德认知所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个体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如果符合自己所认同的道德准则便会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不符合便会产生消极的内心体验人们产生道德行为和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内部力量调控作用直觉的道德情感体验、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伦理性情感体验(三)道德行为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推动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的一定道德意义的实际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第二节国外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依据:精神分析,投射原理对偶故事——道德认知发展道德两难故事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得到发展的总规律:两阶段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即他律阶段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则多半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即自律阶段道德发展四阶段1932年,《儿童的道德判断》(一)自我中心阶段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按自己想象执行,不能区别自己和他人外界的环境,把外界看成是自己的延伸规则对其不具有约束力,游戏活动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未形成合作关系(二)权威阶段他律阶段,绝对尊重和顺从外界权威;对规则尊敬和顺从,把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判断根据客观效果,不考虑主观动机(三)可逆性阶段自律阶段:规则可变性,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认为要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相互取舍的可逆性表现明显从自我中心中解脱,倾向于自觉遵守规则,标志着儿童道德认识开始形成(四)公正阶段10岁以后,人与人关系从权威性过渡到平等性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皮亚杰认为:可逆关系转变到公正关系的主要原因是利他主义因素增长的结果皮亚杰认为: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这些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的统一体。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而要达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注意培养同班之间的合作,注意成人与儿童的关系不应是权威和服从的关系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美国,柯尔伯格,皮亚杰理论的优缺点开放式,冲突性、道德两难问题、海因茨难题三水平,六阶段:按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不能紊乱或倒置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每一阶段的道德判断能力都应在本阶段完成,不能靠后期补救,补救的话会困难的多(一)前习俗道德水平特点:个体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认为道德的价值不决定于人及准则,而是决定于外在的要求。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厉害关系判断是非好坏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取向阶段,服从权威,逃避惩罚。权威或者有权力的人通常是父母,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来判断行为的好坏或者说是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朴素的快乐主义和工具定向阶段(二)习俗道德水平特点:着眼于家庭、

文档评论(0)

Alfre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