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pdfVIP

2025年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Word版) .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一语出自()

A.《论语》B.《孟子》C.《战国策》D.《墨子》

【答案】B

【解析】【分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民贵君轻”

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

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故答案为:B

【点评】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

天子应允的做国君,得到国君应允的做大夫。国君危害到土神谷神——国家,就改立国

君。祭品丰盛,祭品洁净,祭扫按时举行,但仍然遭受旱灾水灾,那就改立土神谷神。”

2.下列歇后语中的人物和情节与《水浒传》无关的一项是()

A.武松打虎——气概非凡B.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C.杨志卖刀——忍痛割爱D.鲁提辖去当和尚——半路出家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刘备和孔明是三国时期人物,属于《三国演义》人物,和《水浒

传》无关。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答题时应注意,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

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

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3.下列各句中,所引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儿子想踢足球,张华要他学钢琴,几番争执后,张华摇摇头说:“这真是‘无可奈何花落

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啊!”

B.人难免会遭受挫折,用刘桢的诗句“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来激励人们,面对逆境,

志向坚贞,顽强不屈,是恰当不过了。

C.杭州西湖风景天下闻名。在“曲院风荷”,我们吟诵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红”;在“柳浪闻莺”,我们看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情景。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要植根于历史与

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指不要因为失去而伤心,要

珍惜得到的东西,前后内容不对应。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大家在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要在阅读中培养语感,

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B.诸葛亮写这篇表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最终达到劝谏的目的。

C.表中7次提到“陛下”,其作用是为向后主刘禅表示忠于汉室之情。

D.这篇表的主旨是使刘禅认识到诸葛亮的一片忠心,要听从他的意愿。

【答案】D

【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D主旨是为了劝诫广开言路、严明奖惩、亲贤远佞,以

振兴汉业为己任。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

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

法即可。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5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