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pdfVIP

2025年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

1.下列称谓说法正确的是()

A.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所司,故称。(司空、司徒、司寇、司马)

B.妻子:古代指老婆。

C.寡人:古代国君、诸侯及大臣称自己的谦词。

D.夫子:古时对丈夫、老师和年长者的称呼。

【答案】A

【解析】【分析】A.说法正确。

B.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

C.寡人:古代王侯自称的谦称,王侯夫人的自称。

D.夫子:古时指对年长而学问好的人的尊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

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等相关知识,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多

积累。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B.梁启超在《新史学》中说:“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谱也。”这里说的“二十四

史”指的是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

C.欧阳修,字水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宋代文学家。

D.我国古代,三十岁称“而立”,六十岁称“花甲”,七十岁称“古稀”。

【答案】B

【解析】【分析】B.有误,《二十四史》指《史记》至《明史》二十四部史书;故选:

B。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

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3.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变中见真谛。鲁迅的《故乡》通过闰土的变化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法国作家莫泊桑

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的态度变化反映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

间的社会现实。

B.成语“温故知新”“扑朔迷离”“水落石出”分别出自《论语》、北朝民歌《木兰诗》、范仲淹

的《岳阳楼记》。

C.古人作品命名形式多样,有的以地域命名,如《柳河东集》;有的以官职命名,如《杜

工部集》;还有的以字号命名,如《东坡乐府》。

D.“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如儒家的孔子、孟子,道

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兵家的孙武等。

【答案】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水落石出”不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是出自欧

阳修的《岳阳楼记》。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的基本知识以及称谓、历法、职官、地理、礼俗、文化典籍等。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

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的介绍和有关的文化常识。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

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

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

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