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诗缘情而绮靡
晋代陆机“诗缘情而绮靡”将情感与美的形式的结合作为诗歌艺术的本质特征,集中反映了魏晋时代倾向道家美学的审美情趣。
诗缘情“绮靡”—对诗歌形式美的体认和要求
诗缘情情采“情”概括了诗的情感内容,“采”概括了诗的美的形式。缘境不尽曰情皎然在《诗式》中提出,“情”与“境”的关系是佛学深入研讨的课题
“情”与“景”的审美关系欧阳修在《六一诗话》里首先探讨这个关系,他转引了梅尧臣的一段著名的话:“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作为情景交融的基本要求。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南宋范烯文细致地分析了杜甫诗句情景交融的几种结构方式提出的命题。“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衰谢多扶病,招邀屡有期。”上联景,下联情。“身无却少壮,迹有但羁栖。江水流城郭,春风入鼓鼙。”上联情,下联景。“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景中之情也。
明、清两代,中国古典美学有所突破。诗歌与散文趋于衰微,戏剧与小说蓬勃崛起。新的艺术形式向美学提出新的要求。这一时期大部分具有远见卓识的文论家,如李卓吾、袁氏兄弟、袁枚、汤显祖、王夫之、叶燮,都把“情”字放在第一位。他们力图用新的观点对新兴的市民文学做出理论概括,从个性解放的角度赋予传统的“缘情”说以新的含义。
“绮靡”—对诗歌形式美的体认和要求关于“绮靡”的含义,李善注“精妙之言”,明人张凤翼注李注“绮靡,华丽也。”丙挺章《国秀集序》曰:“昔陆平原之论文曰‘诗缘情而绮靡’是彩色相宣,烟霞交映,风流婉丽之谓也。”陈柱则说:“绮,言其文采;靡,言其声音。”
明清的一些理论家有很多却把“绮靡”理解为浮艳和侈丽。
徐祯卿曰:“夫‘绮靡’重六朝之弊”(《谈艺录》)。贺贻孙:“其谓‘诗缘情而绮靡’,即此‘绮靡’二字,便非知诗者”(《诗筏》)。
究竟该怎样理解“绮靡”呢?周汝昌认为:“绮”本义是一种素白色织纹的绘,《汉书》注“即今之所谓细续也。”而《方言》说:“东齐言布帛之细者曰‘绩’,秦晋曰‘绮’”,郭注:靡,细好也。可见,“绮靡”连文,实是同义复词,本义为细好。“原来‘绮靡’一词,不过是用织物来譬喻细而精的意思罢了”(张少康《文赋集释》)。
其实无论怎样注解“绮靡”,都无疑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它是一个关于诗歌美感的表述词,是陆机对诗歌形式美的概括。诗因情而生,语言亦需精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