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文学类现代散文教什么,以统编语文教材写景抒情散文为例
【摘要】由于形式多变和内容博杂,散文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散文教学的关键是如何确定教什么。散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散文共性知识的教学转向“这一篇”,抓住“这一篇”的特点展开教学;要通过对作品的深入解读和分析,建立学生和散文作品的内在联系,不能游离在文章之外;要在完成散文“这一篇”教学的过程中,在作家自身和作品比较的纵横视野中,通达“这一类”散文的教学,从而真正提高散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写景抒情散文教学;共性知识;比较视野
散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比很大,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训练大多是通过散文学习来完成的。这源于散文形式多样、容易把握的特点。但由于文体的多变性和内容的博杂性,散文教学又很难驾驭。“在几种主要文学样式中,散文是最缺少规范、最简单、也最难把握的一种文体。散文的文类概念,与其说是一种理论规范,不如说是在作家创作的基础上,在漫长的文学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边界并不十分清晰、内涵也不十分确定的东西。”如何从文章体式把握散文,是教学的一大难点。一般对散文的把握,与其说是从文体的角度,不如说是从几种基本的写作方式,如叙事、写人、抒情、绘景、说明、议论等来把握;再加一些结构和修辞分析,精彩语段赏析,就构成了散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如此把握散文,不但教学内容破碎,而且容易消灭每篇散文的独特性。从表达内容来讲,散文之“散”指内容包罗万象,人生经历、生命感悟、山水风景、生活琐事、社会新闻、
科学观察等都包括其中,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可通过散文写作来呈现。同时,散文又是作家个性气质和审美风格最为多样的文体,不同作家个性气质不同,文章风格就不同,同一个作家不同时期风格也有变化。这给解读散文造成很大困难,散文是非虚构性写作,不像其他文学类文本因虚构性而有很大的阐释空间。对散文的解读往往要结合作者和时代,但是机械的知人论世往往导致对散文的解读落在背景性内容上,而跳到文本之外天马行空的解读又往往忽略了散文文本本身。
不像小说有三要素、诗歌有意象和意境、戏剧有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等基本的理论知识框架作支撑,分析和解读文学类散文几乎没有比较固定的理论知识框架。其困难就在于现代散文的文学性是纪实基础上的文学性,而小说、诗歌、戏剧的文学性是虚构的文学性。现代散文的文学性是为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示作家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
人和事,以及作家的思想情感和个性气质,表达的文学性和内容的纪实性要达到平衡。这就要求我们对现代散文文学性的把握要有一个度,不能完全如小说、诗歌、戏剧虚构的文学性那样,无视散文内容的纪实性而无限度地阐释其文学性,也不能完全拘泥散文内容的真实性而忽视表达的文学性作用和价值。
文学类现代散文教学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是有一些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出“这一篇”的基础上通达“某一类”的言语表达经验,并能够在散文作品的内与外找到平衡。
一、从教“这一类”到教“这一篇”
文学类散文教学的第一要义是从教“这一类”走向教“这一篇”,即从“这一篇”散文的独特体式入手确定教学内容,而不宜从散文的共性知识入手确定教学内容。语文教材所选的散文,一般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所谓文质兼美,大多指这类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语言精美、情感真挚、结构精巧,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典范性。比如,写景抒情散文中,在情与景的关系上,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关系;在结构上,有“形散神不散”“总一分一总”“一线串珠”等结构形式;在主题思想上,有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人情美、崇高人格、诗意人生等的提炼。这些在散文共性知识中所确定的教学内容,往往淹没了每一篇散文的个性,将风格各异的文章变得面目雷同,不但不能教出“这一篇”的特点,而且在重复性的教学中变得千篇一律,久而久之学生也丧失了学习兴趣,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最为典型的就是《故都的秋》和《荷塘月色》,经过教师讲解,成了“孪生篇章”,仿佛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正如学生所概括的——
《荷塘月色》有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照应全篇,《故都的秋》也有文眼“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笼罩全文;两篇文章在结构上都是首尾照应;而写景都是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觉器官来表达;两篇文章都有精彩的比喻值得欣赏;最大的欣赏点都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还有许多一样的地方呢……这难道不是孪生兄弟吗?照此标准,来套我的那篇《秋天的校园》也不为过呢,好像天下写景的文章都是这个样子的。
学生之所以会有天下写景文章都一样的感觉,原因在于教师以抒情散文的共性知识教个性鲜明的文章,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应该学习的内容没有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却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