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
1-
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计划方案
一、总体目标与原则
(1)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计划旨在积极响应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号召,以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的碳达峰目标为核心,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城乡建设体系。总体目标设定为:到2030年,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以上;到2060年,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中和。为实现这一目标,将遵循以下原则:坚持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施策;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提升城乡建设领域低碳发展能力。
(2)在制定总体目标时,充分考虑了我国城乡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区域差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制定差异化的碳达峰实施路径;另一方面,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城乡之间低碳技术的交流与应用,促进城乡一体化碳达峰。为实现这一目标,将重点加强以下工作:一是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城乡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二是推动绿色建筑发展,提高建筑能效,推广绿色建材和节能技术;三是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发展绿色交通系统。
(3)在实施过程中,将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碳达峰政策体系,加强碳排放统计核算和监测;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碳达峰专项资金,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低碳发展;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全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同时,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碳达峰的良好氛围,确保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优化
(1)产业结构调整是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计划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重点推动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绿色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预计到2030年,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下降至15%以下,绿色低碳产业增加值占比提升至30%以上。具体措施包括: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限制和淘汰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产业的产能。
(2)能源消费优化是降低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的重要途径。我们将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将达到25%以上。具体措施包括:推广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提高建筑和交通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加大清洁能源发电和消费比例,鼓励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的发展;强化能源需求侧管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为了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优化的目标,我们将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体系。这包括制定产业准入和退出机制,对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实施差别化电价、税收等政策;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能源消费向低碳方向转变;加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城乡建设领域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优化的水平。
三、建筑领域碳排放控制
(1)建筑领域是我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的重要来源,约占全国总碳排放的近30%。为实现碳达峰目标,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建筑领域碳排放控制。例如,推广绿色建筑标准,提高建筑能效。据相关数据显示,实施绿色建筑标准后,新建建筑的平均能耗可降低30%以上。以北京市为例,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累计认证绿色建筑项目超过5000万平方米,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60万吨。
(2)在建筑节能改造方面,我们将加大力度,通过改造既有建筑,提高其能效。例如,在住宅建筑中,推广节能门窗、外墙保温、屋面隔热等节能技术。据调查,采用节能技术的住宅建筑,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0.2吨/平方米。以上海市为例,近年来,上海市累计完成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50万吨。
(3)在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方面,我们也将加大投入。通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可以减少约30%的碳排放。例如,将建筑垃圾破碎后用于道路铺设、建筑填充等。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已建成多个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每年处理建筑垃圾量超过100万吨,实现减排二氧化碳约20万吨。此外,我们还将在建筑设计阶段,推广使用低碳、环保材料,减少建筑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
四、交通领域低碳发展
(1)交通领域是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的关键领域之一。我国政府计划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600万辆,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25%。为实现这一目标,各地正积极推进公共交通优先战略,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例如,上海市已投入运营的公交车辆中,新能源和清洁能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