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法学专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建议.doc

法学专科毕业论文完整范文-我国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建议.doc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PAGE18

我国刑事和解法律制度的问题及完善建议

目录

TOC\o1-3\h\u30389摘要 1

1279一、刑事和解制度及其理论基础 2

26224(一)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 2

16479(二)刑事和解与民间“私了” 2

3644(三)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3

20062二、刑事和解在我国司法实践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3

6843(一)片面追求司法效率,功利主义浓厚 3

12683(二)在适用于立案、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会引起理论上的混乱 4

21204(三)赋予检察机关刑事和解主持者的职能缺乏法律依据 4

29052(四)缺乏对犯罪人改造使其回归社会的配套措施 4

13031三、完善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几点建议 4

26544(一)完善对于民事纠纷的规定 4

10924(二)规范和解方式 5

6241(三)明确从宽处罚的标准 5

23345(四)规制和解协议的履行 6

7974结束语 7

23945致谢 8

13645参考文献 9

PAGE

PAGE18

摘要

刑事和解制度是对传统刑事诉讼的有益补充,是法律与道德的最佳结合。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刑事权力背景下对被害人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刑事和解的适用还存在一些问题。实践刑事和解的价值目标需要不断完善。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刑事和解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刑事和解;制度构建;恢复性司法

刑事和解制度及其理论基础

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

辩诉交易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其被指控的一项或几项轻微罪名做出有罪陈述,向检察官说明犯罪全过程,与检察官达成协议,从而获得量刑上的优惠或者直接撤销有关指控的刑事司法活动。辩诉交易广泛适用于美国刑事司法活动,我国尚未确立此项制度。两项制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适用条件不同。辩诉交易主要适用于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轻微案件之中。在此类案件中,犯罪嫌疑人与其接受长时间的调查或是被羁押,不如与检察官或辩护律师进行交易,以换取较轻的判决。并且在该项制度的规定中,我们可以发现被告人是否真诚悔罪我们不得而知,检察官是否为了快速结案才与被告人达成协议我们也无从知晓。因此,该项制度明显存有缺陷。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则适用于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案件之中,即只有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明确的前提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经司法机关的主持,双方当事人才能就相关问题达成和解协议;参与主体不同。参与辩诉交易的主体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司法机关,被害人并不参与其中。这就导致被害人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犯罪行为对控辩双方造成的损害也未得到有效恢复。在该制度中,被害人是启动主体,有权决定是否达成和解。司法机关则作为控辩双方的主持人,保持中立地位,不会对调解内容产生实质影响。

刑事和解与民间“私了”

“私了”是与“公了”相对应的概念,这是公权力机关是否参与双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私了”一直处在灰色地带,脱离公权力机关视野,双方当事人利益难以保障。这种纠纷解决方式在我国并不罕见,甚至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刑事和解就是将部分“私了”案件合法化,但二者在本质上也有很大差异。在制度体系上,刑事和解制度属于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特别程序,是专门的法律制度,而“私了”作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纠纷解决机制,其存在不具备合法性。在适用范围上也有所不同,刑事和解顾名思义,只适用于刑事案件,“私了”既可适用于刑事案件,也可适用于民事案件,甚至一些行政案件也通过“私了”来进行解决。

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调处息争,无讼是求。调处息争是手段行为,无讼则是调处息争之目的。无讼是我国古代法制建设的价值导向,对我国古代法制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部分统治者认为百姓动辄诉讼实为民风浇薄的体现,甚至将诉讼多寡作为考察官吏的硬性标准。统治者为了实现无讼或减少诉讼,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教化百姓,使百姓明事理,二是由政府出面定纷止争。调处的方式分为官方调处与民间调处,调处的范围包括民事案件与轻微的刑事案件。彼时我国正处于熟人社会,并且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地缘关系相对稳定,为调处息争提供了可能。立法结合也为调处息争提供了法律渊源,在当时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法律制度。在具体立法方面,明太祖时期曾规定,如婚姻家庭纠纷、土地产权纠纷、金钱债务纠纷等这一类的轻微民间纠纷,不得直接向官府提起诉讼,必须先由本地征收税款、负责治安的居民头目主持下先行调解。因调解场所设在城乡申明亭内,后世称之为申明亭制度。“中

文档评论(0)

lhmibt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