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十二、余浆倒不尽、管桩做节桩余浆倒不出来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
做节桩用接头,其中间连接杆为实心部分,离心完后,头端节桩0.5条倒不出余浆,蒸养后,余浆硬化影响管桩的外观质量(不美观),在工地施工放在桩顶做承台填芯混凝土时,钢筋笼放不进管桩的内壁,从而要凿内壁余浆;影响公司产品的质量。吊机手偷懒余浆未倒或倒余浆时间不够;
砼料不稳定,离心后余浆较浓倒不出来;
水泥矿物组成中C3A含量太高;
石膏掺量不合理;
水泥与减水剂不匹配;
骨料中含泥量太大
尾板铁胶塞堵塞;
生产节桩没有使用新型接头;
蒸养池底部不平,导致一端余浆集中。解决方案:加大对拌合砼料控制力度;
对吊机手做好培训工作;
定期清理尾板铁胶塞;
未解决前采取增加减水剂掺量等方法增加砼料的流动性;
尽量使用新型接头做节桩;
保持蒸养池底部的平整度。十三、桩身粘皮、麻面Ⅰ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粘皮主要是由于砼中砂浆与石子界面黏结强度低于砂浆与钢模的黏结强度引起的。管模拆模时抗压强度一般为50MPa左右,此时粘结强度约为4~5MPa,光面钢筋与砼粘结强度约3.8MPa,不涂脱模剂时两者粘结强度很接近,喷洒不均匀,脱模剂配制比例不当或未喷洒脱模剂,脱模剂未有效隔离钢模和砼均会导致粘皮;脱模剂的成膜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在40°C时一般只需15min左右就能生成理想的薄膜层,而随着模具温度的下降,成膜所需的时间会成倍的延长,当温度降至10°C时,达到理想的薄膜层就将需lh的时间。因此粘皮现象多发生在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脱膜剂的成膜时间延长,而在生产中又因为模具周转的需要,钢模往往在达不到成膜所需时间就被使用,结果为粘皮现象的产生埋下隐患。二是涂刷后的清理工序至关重要。一般脱模剂在经过一遍涂刷之后,周边的多余脱模剂会聚集到钢模的底部,使此处的脱模剂用量过多,极难成膜,如处理不当同样会造成粘皮的可能。配合比不当,脱模强度未达到要求;
水泥或脱模剂本身存在质量问题,如水泥泌水、水泥强度不达标等;
砂石中含泥量或泥块含量偏重,混凝土流动性差;
已粘皮管模未清理干净就再次被使用;
管模过冷,喷涂后停留时间短,隔离
膜未牢固之前浇注砼,离心时膜层破坏而粘皮离心管桩在以布料为目的的低速阶段,为保证混凝土在环向上的均匀分布,一般延长低速转动时间,这样会使混凝土对钢模的磨擦增大,也就是对薄膜层的磨损加剧,这对薄壁桩尤为显著。因为直径相同的薄壁桩的混凝土用料要少于厚壁桩,在钢模的内腔中,薄壁桩与厚壁桩比较,混凝土会有更大的自由运动空间。在低速阶段,由于离心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拌和物往往不会被迅速的附着在钢模上,而是在内脏中做抛物线似的自由落体运动,骨料不断的冲击着钢模内壁,磨损薄膜。因此具有较大自由空间的薄壁桩就会更加严重的磨损薄膜,导致在实际生产中薄壁桩出现粘皮的概率要大于厚壁桩。拌和楼打料未搅拌均匀。
钢模长期使用后表面粗糙,管模内部不平,存在麻点,锈蚀等缺陷,导致砼表面粘结强度增加。
蒸养池内汽管破损或堵塞,造成蒸养池内温度不均匀;管模筋板上的冷凝水出水孔堵塞,造成管模内温度不均匀。Ⅱ解决方案#2022严格控制砂石的含泥量,对于石子采用全部水洗后上料方式,对于含泥超标的黄砂拒绝验收;控制送到拌和楼砂石中的含泥量及泥块含量,拌和楼打料要搅拌均匀后方可放料;
对已粘皮的管模要打磨并清理干净并打油后再喷脱模剂;上模盖采用油性脱模剂,低温时对脱模剂进行加温处理;
严禁提前开池,并对砼料的脱模强度及时进行跟踪;
检查蒸养池汽管和清理管模出水孔,保证管桩表面受热均匀;
调整合理的离心工艺。十四、桩身合缝漏浆、穿孔质量问题的原因描述:
纵向漏浆:
合模时管模合模螺丝未打紧导致离心时螺丝松脱;
桩头堆料过高,掉料卡石子致使合模不严;
部分模具长时间使用未调修,离心时管模跳动大导致合模螺丝脱落;
管模上下模边清理不干净或草绳接头过大,合缝过宽;车间合模螺丝补加不及时,管模单边连续缺螺丝现象严重;
模具变形或制作过程中风炮手不对称同步打合模螺丝;
档浆草绳未放或未到位,挡浆草绳粗细不均匀或草绳过细;
二次扳手工序落实不到位,二次扳手把关不严;
张拉机手提前张拉,导致合模螺丝打不紧;
10混凝土配合比不良,砼料和易性差;环向漏浆:抱箍板整形不到位;
喇叭口直径过小;
混凝土配合比不良;砂级配不合理,砂率过低,砼料打的过稀;
不水平张拉。C、变形本身材质过软
端板厚度不足。
螺丝本身材质问题,张拉或脱模时造成断螺丝的现象;
张拉时头、尾板掉螺丝(装头尾板时螺丝未打紧、螺丝偏小、齿薄、螺丝二次利用、螺丝磨损严重等),
未对称放张,造成最后一颗螺丝应力集中,拆卸困难,引起端板变形。解决方案 加强进厂端板质量的控制;
加大笼筋车间监督检查力度,对下料长度和端面倾斜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