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统编版小学语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
1.教学内容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1.1课时
预计两课时。
1.2教材分析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现代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采用对比的手法,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进行对比,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统治者。全诗语言精炼、节奏鲜明、富有哲理。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这首诗有助于提高他们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也是对鲁迅精神以及对比手法这种文学表达形式的深入学习。
1.3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的韵律、节奏有了初步的感知。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对鲁迅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然而,对于本诗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对比手法的精妙运用可能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而且,六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要完全理解诗中的哲理以及诗人的情感表达,仍需要教师的引导。此外,在诗歌朗诵技巧方面,学生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教学目标
2.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臧、俯、孺”等生字,会写“摔、垮”等生字,理解“不朽、尸首”等词语的意思。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理解诗歌内容,掌握诗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
2.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预习、课堂讨论和练习,熟练掌握生字词的读写和含义。
-通过反复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表现手法,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3.1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中两种人的不同形象及其本质特征。例如诗中“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几句诗,通过生与死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有的人虽生命尚存却如同行尸走肉,而有的人虽已逝去却永远活在人们心中的道理。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分析两种人的行为表现,从而准确理解诗歌内涵。
-体会诗歌运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所产生的强烈艺术效果。如诗中对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进行对比,“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通过这样鲜明的对比,使善与恶、美与丑的区别一目了然,更深刻地表达出诗人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这部分内容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诗句的用词、表达的情感等多方面进行体会。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歌的思想内涵。而背诵全诗则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长期记忆和深入理解。
3.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诗歌中的很多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这需要学生在理解鲁迅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抽象和难以深入理解的内容。
-体会诗人对鲁迅先生深切的怀念和崇敬之情,并将这种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诗歌是诗人情感的载体,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并在自己心中产生共鸣,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到诗歌的字里行间,从诗句的创作背景、表达的思想等多方面去感受。
4.教学方法
4.1诵读法
诗歌的韵味和情感需要通过朗读来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多次引导学生朗读全诗,从初读时的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到再读时的读出节奏、韵律,再到精读时的读出情感,层层深入,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魅力。例如在讲解诗歌第一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注意“活”与“死”的重读处理,然后让学生模仿朗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深刻对比。
4.2问题引导法
通过精心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内涵。如在分析两种人的形象时,提问学生“诗中描写的两种人分别有哪些行为表现?这些表现反映出他们怎样的本质特征?”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深入文本,寻找答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4.3小组合作探究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诗歌中的难点问题。例如在探究诗歌的哲理部分,小组可以讨论“诗人所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中的‘活’指的是什么?这种‘活’与一般意义上的活着有什么区别?”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集思广益,拓宽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4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如在讲解诗人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时,可以介绍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