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统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doc

统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小学语文《杨氏之子》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杨氏之子》。

-能理解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如“甚、诣、乃、示、未闻、夫子”等。

-能够准确地背诵课文。

1.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法,感受文言文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文意,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故事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语言艺术的魅力。

2.教学重难点

2.1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例如,“甚聪惠”中的“甚”表示“很、非常”。在“孔君平诣其父”中,“诣”的意思是“拜见”。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和已有的知识积累来理解这些字词的准确含义。

-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文言文的朗读节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如“孔/指以示儿/曰”,要引导学生把握这种节奏,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2教学难点

-理解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杨氏之子在面对孔君平的玩笑时,回答“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表示了对孔君平的尊重,又巧妙地反驳了他的话。这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的身份、对话的情境以及语言背后的逻辑关系,体会其中的语言艺术。

3.教学方法

3.1朗读法

-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先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例如,教师在范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时,故意在“梁国”“杨氏子”“九岁”等词语之间稍作停顿,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文言文的朗读节奏特点。然后让学生跟读,反复练习,直到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2情境教学法

-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意。比如,在讲解孔君平“诣其父”时,可以简单描述当时的情境:“想象一下,孔君平去拜访杨氏之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家,只有九岁的杨氏之子在家。这时候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当中。

3.3小组合作探究法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例如,在探究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杨氏之子为什么不直接说“孔雀不是夫子家禽”,而是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每个小组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和总结。

4.教学过程

4.1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先讲一个现代的幽默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比如:“小明的爸爸姓王,有一天,爸爸的朋友来家里做客,朋友问小明:‘你姓什么呀?’小明回答:‘我当然姓王啦,我是爸爸的儿子呀。’朋友又说:‘那你可真聪明。’”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古代,也有一个聪明的孩子,他的故事非常有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杨氏之子》。”

4.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节奏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尝试读准字音,初步理解文意。教师巡视,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个别指导,如纠正“为设果”中“为”的读音(wèi)。

-教师出示一些容易读错的字词,如“诣(yì)”“应(yìng)”等,让学生再次认读。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

4.3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内容。

-对于“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一句,教师提问:“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信息?”引导学生回答出杨氏之子的国籍(梁国)、姓氏(杨)、年龄(九岁)和他的特点(甚聪惠)。然后重点讲解“甚”字的含义和用法。

-在讲解“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时,教师创设情境:“孔君平来拜访杨氏之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家,这时候他会怎么做呢?”让学生理解“诣”“乃”等字词的含义,体会当时的情境。

-当讲到“为设果,果有杨梅。”时,教师让学生思考:“杨氏之子为孔君平做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杨氏之子的礼貌和懂事。同时讲解“为”在这里的用法(wèi,给、替)。

-对于关键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先让学生理解孔君平的话意,他是根据杨梅的“杨”和杨氏的“杨”开了一个玩笑。然后提问:“杨氏之子是如何回答的呢?他的回答巧妙在哪里?”组织

文档评论(0)

135****59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