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学习提示;1、抓关键语句,理顺思路,把握全文大意。
2、概括“木”在形象上的艺术特征,理解“木叶”与“树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深入体会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3、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
;认识作者;解说题目;整体感知;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段段意:
1、引出话题: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
2、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木叶”一用再用,后又发展到用“落木”。
3、“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
4、“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更显单纯、含有落叶的因素。
5、“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的原因:暗示性。
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7、总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全文结构;思考探究;3、相同概念的“木”与“树”在形象上的差别是什么呢?
重点研读课文4-6段,尽量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完成下列表格,归纳比较“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木;树;3、相同概念的“木”与“树”在形象上的差别是什么呢?
重点研读课文4-6段,尽量选用文中的关键词,完成下列表格,归纳比较“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意蕴。;4、为什么古诗词中多用“木叶”而不是“树叶”?;5、“木叶”和“落木”又有什么区别呢?
“落木”比“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留下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
从表达情感的角度来讲,“落木”完全是一片悲凉与凄清,比“木叶”更深沉、更浓烈。;6、归纳“木(叶)”在形象上有哪些艺术特征?;7、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真正目的:探究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
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读诗,要读出躲在???念后面的语言的暗示性,从概念领域进入到艺术形象领域,才能读出诗歌丰富的内涵。;1、暗示性与外在形象有关,如形状、色彩、质感、声音、动作等。如“落叶”“鹧鸪”等。
2、暗示性存在于形象与思想情感的隐秘相似性中。如梅、流水等。
3、暗示性不是孤立“临时”的,是经过积淀固化的有明确指向的语言标志。如美人等。
例: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赤壁赋》;拓展延伸;分析“柳”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2、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3、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唐]罗隐
4、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5、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6、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7、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8、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分析“月”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
;分析“梅”在不同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我国古代把松、竹、梅誉为岁寒三友,它们是高贵圣洁的象征,王安石的《梅花》的意象表现的就是我国这种传统文化精神。
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3、“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毛词对梅花达观坚定的描述和高贵纯洁的赞颂,词中有一种超越时空的壮美,豪放乐观,振奋人心。
在古代诗歌中,类似梅的意象不胜枚举,如竹、松、草、柳等,这些意象都能表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感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