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复活》【俄】列夫·托尔斯泰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习目标把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人物形象。品味语言,鉴赏小说通过语言、神态及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了解作者及原著,梳理课文情节。探究小说题目“复活”的含义,理解作者在作品中寄寓的真挚情感和深刻思想。
如果生命有回响,那应该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震撼人心,涤荡心灵。近期,学校发起一场沉浸式体验活动,活动场景为19世纪中期的俄国,我们班级打算以《复活》(节选)为底本参与本活动的情境布置。为保证活动顺利进行,我班准备组建导演、编剧、演员、沙龙研讨四个小组,并结合阅读体会,为《复活》写一则推荐语。任务情境
活动说明导演组:介绍小说,梳理情节编剧组:揣摩心理变化演员组:分析聂赫留朵夫形象演员组:分析玛丝洛娃形象沙龙研讨组:举办文学沙龙,研讨小说主题
学习活动一导演组请导演组派代表,介绍你们所了解到的列夫·托尔斯泰和《复活》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等。介绍小说梳理情节
介绍作者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介绍作者1847年退学后,他回到故乡在自己领地进行农奴制度改革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1854—1855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1855年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创作了诸多文学巨作。1910年11月病逝,享年82岁。
相关评价列夫·托尔斯泰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的作品反映了1861年到1905年俄国的社会矛盾和社会变动。他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马克·吐温称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鲁迅称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陀思妥耶夫斯基称他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写作背景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俄国的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农村遭到巨大的破坏,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日趋赤贫。连年饥馑给人民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托尔斯泰晚年世界观发生了根本转变,艺术批判力量达到了高峰。关心人民困苦,以广大农民的眼光观察俄国现实生活,代表农民阶级发表意见,这在长篇小说《复活》中表现得最鲜明、也最为突出。
小说主要内容
小说主要内容《复活》取材于真人真事。主要内容写贵族聂赫留朵夫在出席法庭陪审时,发现被诬告杀人的玛丝洛娃正是他年轻时引诱、抛弃的姑娘,于是良心觉醒,开始悔罪。他极力为玛丝洛娃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上诉失败后,又陪她流放西伯利亚。聂赫留朵夫的行为感动了玛丝洛娃,使她重新爱上了他。但为了不损害他的名誉和地位,玛丝洛娃没有和他结婚,而是接受了革命者西蒙松的求婚。
梳理情节结局(59-78段):聂赫留朵夫决定在精神上唤醒玛丝洛娃,使她恢复本性。高潮(44-58段):玛丝洛娃经过激烈的心理活动后,决定利用这个男人弄到些好处。发展(22-43段):二人交谈,聂赫留朵夫请求玛丝洛娃原谅,但被拒绝。开端(1-21段):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
学习活动二编剧组揣摩心理变化
讨论: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监狱会面时,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单,揣摩人物心理。
学习任务单:揣摩人物心理主要内容聂赫留朵夫玛丝洛娃描写手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隔栏相见长凳问旧卢布插曲结束会面忐忑激动羞愧悔恨意外吃惊同情自省意外震惊愤怒悲伤讨好利用心灰意冷聂赫留朵夫: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玛丝洛娃: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
“托尔斯泰伯爵才华的特点就是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他所关心的是过程本身——那种难以捉摸的内心生活现象,彼此异常迅速而又无穷多样地变换着的,托尔斯泰伯爵却能巧妙地描写出来。”——车尔尼雪夫斯基
学习活动三演员组讨论:聂赫留朵夫是怎样一个形象?“您”和“你”的称谓变化,表现出了聂赫留朵夫怎样的心理?分析聂赫留朵夫形象
隔栏初见——从“您”到“你”。“聂赫留朵夫不知道该用‘您’是‘你’,但随即决定‘您’”。他看到面前的玛丝洛娃已不是当年的“喀秋莎”,而“喀秋莎”也并未认出他,两人之间没有了以往的亲切、熟悉感。他是带着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来见玛丝洛娃的,是来请求她饶恕的。聂赫留朵夫用“并不比平时高”的声音,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见见您……我……”(当面承认自己的罪恶需要很大的勇气,他在犹豫,在退缩)“我来是要请求你饶恕。”“请你饶恕我,我在你面前是有罪的……”(对玛丝洛娃的称呼又换回了“你”,足见聂赫留朵夫当时内心的诚恳、急切和激动,以至于忘记了之前内心设定好的称谓,下意识地使用了对往日爱人习惯性使用的“你”)
长凳交谈——从“你”到“您”。“我知道要您饶恕我很困难。”“前天您受审的时候,我在做陪审员。”他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