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专题 童真童趣诗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统编版)(教师版).docx

第五专题 童真童趣诗 2024-2025学年小学语文古诗词专项训练(统编版)(教师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阅读古诗词有以下六个角度:

【角度一】看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可能揭示作品线索、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也有可能奠定诗歌感情基调。

【角度二】看作者。从诗歌作者入手,知人论世。作者的身世、境遇、抱负、人生观等,往往决定了诗作的感情。

【角度三】看注释。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和难懂典故,深入理解诗意。注释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降低理解难度,二是暗示情感。

【角度四】知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情感词是作者情感的最直接体现。不仅要看作者直接抒发的情感,有时一些意象的修饰词也可以体现作者情感。

【角度五】看情语。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结尾,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诗歌的结尾角度六:重尾句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考点1:体会古代诗歌思想感情

答题方法

第一步,整体感知。关注诗歌中的意象,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咏物言志、边塞征战、山水田园等;

第二步,分析诗句。具体分析所涉及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第三步,概括情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表达的主旨或情感。“抒发了什么”或“揭露了什么”或“寄寓了什么”。

考点2:评价人物形象

答题方法1根据具体事件,评价人物形象。

如《四时田园杂兴》中的“童孙”们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加上儿童擅长模仿的天性,于是就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底下学种瓜。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里的大儿子在溪东豆地里锄草,二儿子在家里编织鸡笼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答题方法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评价人物形象。

如,《小儿垂钓》中,“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路人借问遥招手”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画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

目录

真题训练

一、牧童

二、牧童/村晚

三、稚子弄冰/舟过安仁

四、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五、宿新市徐公店

六、所见/小儿垂钓

七、池上

八、清平乐·村居

模拟训练

一、闲居初夏午睡起/舟过安仁

二、桑茶坑道中

三、与小女

四、观村童戏溪上

五、牧童词

附: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2024六年级下·浙江)穿越到古代,去感受一下牧童生活吧。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诗句中表示数字的字词,其作用是什么?选择一项?(2分)()

A.“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B.“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茂盛;“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C.“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宁静。

D.“六七里”写出了原野的辽阔;“三四声”写出了乡村傍晚的热闹。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理解不确切的是哪一项?(2分)()

A.对自然生活的向往B.对乡野牧童的同情

C.对乡村景色的赞美D.想远离喧嚣,回归安宁

3.“弄”是“玩耍,把玩”的意思,你认为诗句中的“弄”妙在哪里?(3分)

二、对比阅读,完成练习。(15分)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草/满池塘/水满陂 B.草铺横野/六七/里

C.短笛/无腔/信口吹 D.不脱/蓑衣卧/月明

2.品析字词。

①《牧童》中“铺”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分)

②《村晚》中“满”写出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04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