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二)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椎管减压是否减压决定于有无神经根压迫症状,CT片有无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减压要求彻底,完全松解神经根;退变性滑脱除骨性结构切除外,肥厚钙化的黄韧带、小关节囊也应彻底切除;但是,又要尽量减少减压范围、尽量保留关节突以维持腰椎稳定。321451.创伤性腰椎峡部可因急性外伤,尤其是后伸性外伤产生急性骨折,多见于竞技运动现场或强劳动搬运工。2.先天性遗传因素腰椎胎生时有椎体及椎弓骨化中心,每侧椎弓有两个骨化中心,其中一个发育为上关节突和椎弓根,另一个发育为下关节突、椎板和棘突的一半。若两者之间发生不愈合,则形成先天性峡部崩裂(spondylolysis),又称为峡部不连,局部形成假关节样改变。行走以后由于站立可使上方的脊椎向前滑动,称为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也可因骶骨上部或L5椎弓发育异常,而产生脊椎滑脱,其峡部并无崩裂。3.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从生物力学角度分析,人体处于站立时,下腰椎负重较大。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骨质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反复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4.退变性因素由于长时间持续的下腰不稳或应力增加,使相应的小关节发生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纵韧带松弛,从而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保持完整,故又称假性滑脱。多见于50岁以后发病,女性的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多见于L4,其次是L5椎体,滑脱程度一般在30%以内。5.病理性骨折系全身或局部病变,累及椎弓、峡部、上、下关节突,使椎体后结构稳定性丧失,发生病理性滑脱。局部骨病变可以是肿瘤或炎症。*腰椎滑脱及护理刘燕主要内容一、腰椎滑脱的定义腰椎滑脱的流行病学腰椎滑脱的病因学腰椎滑脱的病因学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二、腰椎滑脱的治疗三、腰椎滑脱的护理一、腰椎滑脱的定义**脊柱滑脱通常指某节椎体向前或向后移位,常见于腰椎,在我国是骨科常见病之一。腰椎滑脱分为发育不良性(包括高度发育不良性及低度发育不良性)、峡部裂性、退变性、创伤性和病理性等6种。其中又以峡部裂性及退变性多见。腰椎滑脱的流行病学**在我国约占人口总数的4.7~5%,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发病年龄以20~50岁较多,占85%;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9: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90%腰椎滑脱的病因学**腰椎滑脱的病因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大量研究表明先天性发育缺陷和慢性劳损或应力性损伤是两个可能的重要原因,一般认为以后者为主。腰椎滑脱的病因学**腰椎滑脱的生物力学分析**临床上绝大多数腰椎滑脱发生于L4~L5或L5~S1脊柱任一运动节段均存在剪切力,因此,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有向前滑移、旋转的趋势。正常人体重心位于腰骶关节前方,一旦发生滑脱,将明显增加L5~S1间剪力,加速椎间盘退变,导致小关节退变或关节囊韧带撕裂等。L5重度滑脱时,L5椎体后下方位于S1椎体前上方,纵向负荷长期应力集中于小范围区域,将使局部变形。腰椎滑脱的临床表现**椎管狭窄表现:间歇性跛行;下腰痛:长期反复发作,站立行走、负重及弯腰加重,卧床休息减轻;坐骨神经痛,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疼痛、麻木,膝腱、跟腱反射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马尾综合征:鞍区麻木,大小便异常,下肢肌力下降,肌肉萎缩,不全性瘫痪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腰椎X线片正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椎板外侧端呈断肩样改变;椎板外侧上下缘显示边缘硬化的新月状凹陷;椎弓根区密度不均,结构紊乱或有破碎;或见椎体旋转。侧位片: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椎弓根后下方细长或见透明裂隙,关节突01间常见硬化征象;上位病变椎体出现滑移;椎间隙狭窄,椎间隙前后比例异常。可对滑脱程度进行具体测量。02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logo斜位片可显示峡部崩裂情况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功能位(主要显示下腰椎不稳)椎体间水平位移3mm或角度位移10°,过屈位椎体间位移≥8%,(L4、5)或≥6%(L5S1),过伸位椎体间位移≥9%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表现**STEP5STEP4STEP3STEP2STEP1腰椎CT片椎弓根下层面可见2~9cm锯齿样裂隙,宽窄不一,走行不定,扫描倾斜时与椎间盘层面正常光滑关节面呈双关节面;椎管前后径延长,可呈“双管征”;滑脱椎体“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蒸发与挥发分离.ppt
- 营销管理科特勒第13版中国版第9章创建品牌资产.ppt
- 药物临床试验与GCP.ppt
- 项目四:焊接工艺.ppt
- 软组织贴扎技术.ppt
- 软件测试计划与.ppt
-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ppt
- 课件(低值易耗品)D.ppt
- 血管管腔成型术.ppt
- 细胞工程实验技术.ppt
- DB34∕T 3271-2018 公路工程施工作业环境建设与管理指南.docx
- 突发事件风险评估.pptx
- DB34_T 4252.1-2022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施工及验收规程 第1部分:导轨梁式.docx
- DB34∕T 1692-2016 能源计量示范单位评价要求.docx
- 财务健康与可持续发展.pptx
- DB34∕T 3464-2019 城市桥梁限载标准.docx
- DB34_T 4167-2022公路运营桥梁抬桩加固技术规程.docx
- 全过程人民民主法治化的实现路径.pdf
- 卓越工程师培养要素再造的实施路径探索.pdf
- D-B3403T 03-2020 胶轮有轨电车交通系统设计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