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未来
介入放射学一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对人体内脏器、血管和组织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中国后,介入放射学在国内不断发展壮大,被誉为并列于内科和外科的第3大学科。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新设备、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医学中的不断应用,介入放射学在中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就中国介入放射学的现状与未来进行综述。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现状与未来;新兴学科
介入放射学一词由Margulis于1967年首次提出,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对人体内脏器、血管和组织进行诊断和治疗的新兴学科。自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中国后,经过中国介入医师的不懈努力,介入放射学在国内不断发展壮大,被誉为并列于内科和外科的第3大学科。如今,介入治疗以其微创、可重复、精准定位、并发症少等特点,已成为临床医疗中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介入新技术、新器械、新设备、新理念不断出现,中国介入放射学在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领域迅速崛起,成就显著。
在中华放射学杂志创刊70周年的专栏里,滕院士就中国介入放射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综述。本期同大家一起分享。在刚刚落幕的2024CCI上,滕院士也以《介入医学一甲子、过去与未来》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1、中国介入放射学现状
与国外介入放射学发展模式不同,中国介入放射学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建立了特有的运行管理模式,但也面临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1.临床运转及发展模式:大多数开展介入诊疗的医院都拥有独立介入科室、门诊和专用床位。《中国介入放射学白皮书(2021版)》(以下简称白皮书)调研了全国1345家介入科室,结果显示63.2%的医院具有独立介入科室,66.6%有介入专用病房,平均每家医院的床位数为26.79张。2007至2017年这11年间,仅江苏省具有独立介入科室的比例就由24%升至67%。介入专用影像引导设备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绝大多数从事介入诊疗工作的科室都配备有独立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不少医院还配备有专用的消融、CT、超声、麻醉等设备,目前仍以国际品牌居多,国产设备占比正不断提高。
2.技术创新与标准化:介入放射学科类同于外科,技术创新与标准化对学科的发展十分重要。在技术上,我国已经能开展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介入手术,并且很多手术的数量和质量已居世界前列,如肝癌的化疗栓塞、消融、主动脉及内脏动脉夹层腔内治疗、头颈部及颅内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经皮锥体成型术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等。与此同时,国际首创的介入技术也不断涌现,从早期的腰椎间盘治疗、布加综合征治疗创新,到最近几年的放射性粒子支架植入、血管内去交感神经术治疗癌性疼痛和2型糖尿病等技术在国际介入放射学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介入技术的标准化建设较晚,但近年来,依托多个介入学会,相继制订了数十项介入技术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如中国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临床实践指南、国际介入与多学科治疗肿瘤学会TACE专家共识等。近10年来,《中华放射学杂志》发表了多部涵盖介入放射学各个领域且具有学科记录和推动意义的指南及专家共识,在推动介入放射学学科技术创新与标准化进程中发挥着持续且积极的作用。
3.从业人员及学科建设:中国介入医师协会调查的数据显示,中国从事介入诊疗的医师来自放射科、血管外科、神经内外科、肿瘤科等10余个临床专科,但源于放射科或独立介入科的介入医师仍占57%。多学科从业医师构成也形成了肿瘤、综合、血管、神经等介入亚专业的多元化发展,学科之间的竞争迫使介入放射科医师和学科建设向临床化发展,即设立自己管理的介入病房,成立独立的介入科。江苏省的3次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到2019年,江苏省独立的介入科由35家增加到117家,独立的介入病床数量从328张增加到2430张。但由于缺乏独立的介入放射学科代码,在医政管理方面,介入放射科只能在技术层面进行管理,即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综合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虽然在国家层面未设独立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但许多省市级设立介入放射重点学(专)科。与此同时,很多介入相关学术组织团体也在相继成立,比如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介入专委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放射介入专家委员会等,甚至还有中国介入专家牵头建立的国际介入与多学科治疗肿瘤学会(ISMIO)常规开展系列学术交流和专科培训活动,并与多个国际学术组织长期保持交流合作。科学研究方面,介入相关科研项目和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近5年来,1345家介入科共承担1412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每家中心平均每年发表论文13篇,但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论文较少。介入学科也建立了一些有影响力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