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读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讨论叶嘉莹《小词中的儒学修养—解读张惠言水调歌头五首》的学术讲演。受聘于国内多所大学客座教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曾任台湾大学教授、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大学及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博士生导师叶嘉莹长鑱白木柄,刮破一庭寒。01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02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03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04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05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06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07歌罢且更酌,与子绕花间。08原文叶嘉莹对张惠言《水调歌头》第五首(长鑱白木柄)的解读到底该如何得到春天呢?这一首开端所写的,是要以自己的能力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春天。至于用来创造春天的工具,是有着“白木柄”的“长鑱”。长鑱白木柄,刮破一庭寒。张惠言在这里运用了典故,那就是杜甫的《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杜甫曾写“长鑱长鑱白木柄,我生托子以为命”。当时的杜甫饥寒交迫,流落在满山风雪的一个穷山谷之中,只靠着手中的一把长鑱去挖掘山中的黄独以维持全家的生命。此处所用的杜诗的典故,与原诗所写的饥寒交迫挖掘黄独以维持生活的原意,并无必然关系。运用典故长鑱白木柄,刮破一庭寒。0102030405也许张惠言本来的意思,只是要叙写一个可以掘破土地迎接春天的工具。然而,这个典故的出处依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联想。首先是杜甫在使用“长鑱”时的“托子为命”的全心投注。其次,杜甫在使用“长鑱”时,所显示的简素和质朴。通过这些联想,遂给张惠言的这两句词增加了很多言外的感发。长鑱白木柄,刮破一庭寒。长鑱白木柄,刮破一庭寒。只要有全心的投注和努力,虽然只用最简单、素朴的工具,也可以把“一庭”的严“寒”所破,而迎来一片美好的春天。对春之生意的到来,与自己对春意之珍惜的描述。小结:若要做一件事,应真正把你的精神、生命、感情投注进去,这不是浪费,而是对自己能力和品格的提高。三枝两枝:显示春意萌发的开始,而且这个“绿”是自己用心种植出来的,是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位置小窗前:写出了何等亲切珍重的一份爱赏之心。生绿:“生”之活力和“绿”之鲜美,代表了萌发之春意的具体的呈现。三枝两枝生绿,位置小窗前。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01作者再度表达自己的祝愿。02我的花虽然不名贵,但是都是我亲手种植的,是我亲手培养出来的一片生机和春色,我所得到的回应当然也是最好的。于是,张惠言最后以“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为上阙做出了一个欣然自足的结束。要使花颜四面,和着草心千朵,向我十分妍。

何必兰与菊,生意总欣然。01张惠言写了人生的种种经历。02他说你能够把花种植出来,那是很让人高兴的事。03但是,花草种植出来后,你如何去维护它呢?04上阙欣然自足的结束后,作者笔锋一转,于下阙的开端写下了“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表现了春色与生机中的一连串可能发生的变故。05花草必然都需要经历风雨,就算你用心把花草栽植出来,有了一个美好的生命,但是也一定要让它去经历磨练,经过环境的打磨和考验。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比喻人和花草一样,在出生后,也必然要经历种种的考验,事业上的、感情上的等等历练才能成熟。所以我们无需害怕,有了生命,就要经历那些痛苦。晓来风,夜来雨,晚来烟。01以一个讲德学道之人德体悟写出了以上两句。03是风雨给了你生命,也是风雨断送了你的流年,生命就是这样萌生和消逝的。04小结:人世间的风雨忧患是无可逃避的。02人生就是如此,人生就是在苦难之中成长的。05然而,人们也许会有逃避的一些念头,于是张惠言遂又笔锋一转,为想要逃避的人写了后面三句话。是他酿就春色,又断送流年。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运用典故—诛茅:010203最早见于《楚辞》,相传为屈原所作的《卜居》一篇中,曾写“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表现了对洁身引退与屈身求仕的出处之抉择的困惑。其后南北朝时期的庾信,在《哀江南赋》一文中曾写“诛毛宋玉之宅,穿径临江之府”,叙述其先祖诛锄茅草而卜居与江陵宋玉之旧宅。后来,唐代的杜甫在《楠树为风雨所拔叹》一诗中,曾写过“诛茅卜居总为此”,则是直接把“诛茅”与“卜居”做了相连的叙写。便欲诛茅江上,只恐空林衰草,憔悴不堪怜。运用典故—茅江:张惠言使用这个典故,既含有庾信文与杜甫诗的“诛茅”、“卜居”之意,同时也暗喻屈原的仕隐出处的选择之意。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