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中国精神
2008年大事记1.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遭遇罕见雨雪冰冻灾害2.拉萨发生“3·14”打砸抢烧暴力犯罪事件3.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4.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残奥会5.三鹿奶粉事件引起社会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6.中国人首次实现太空漫步7.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课堂导入
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有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道德修养:培育学生的道德修养,有助于他们经历从感性体验到理性认知的过程,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3.?法治观念: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4.健全人格: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有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5.责任意识: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目录CONTENTS020304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01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感悟中国精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图谱践行中国精神
01抗震救灾精神的形成
汶川大地震简介5·12汶川地震,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约5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截至2008年9月,5·12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4亿元。5·12汶川地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2009年3月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学生活动:事件回顾!
思考:1.看到如此重大的灾难,你有何感受?2.面对这样的灾难,我们该怎么办?
02抗震救灾精神的内涵
小组合作与探究材料一: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全国人民举国同心、守望相助,无数支救援力量奔赴一线,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医务人员、专业搜救队等数十万人,志愿者100多万人,还有数量庞大的当地干部群众,迅速投身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挽救受灾群众生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材料二:玉树被地震突袭之后,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高地,在翻越雪山垭口、距离震中最远的甘宁村,在风雪弥漫、海拔最高的错桑村,在随时都可能坍塌的断壁残垣间,救援官兵以血肉身躯作支撑,先后从废墟中救出1584名幸存者,演绎了一曲用生命拯救生命的壮歌。材料三:芦山震后1分钟,中国地震局发布地震速报信息;震后6分钟,成都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发出了第一道救援指令;震后几个小时内,民政、交通、通信、农业等部门的救灾机制全部启动运行;遥感信息、自动搜救设备、旋翼无人机、心理辅导、地质灾害预警……专业救援力量和先进装备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抢险救灾成效。思考:从以上三个材料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
小组合作与探究材料一:面对汶川特大地震,全国人民举国同心、守望相助,无数支救援力量奔赴一线,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医务人员、专业搜救队等数十万人,志愿者100多万人,还有数量庞大的当地干部群众,迅速投身抗震救灾斗争,最大限度挽救受灾群众生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材料二:玉树被地震突袭之后,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高地,在翻越雪山垭口、距离震中最远的甘宁村,在风雪弥漫、海拔最高的错桑村,在随时都可能坍塌的断壁残垣间,救援官兵以血肉身躯作支撑,先后从废墟中救出1584名幸存者,演绎了一曲用生命拯救生命的壮歌。材料三:芦山震后1分钟,中国地震局发布地震速报信息;震后6分钟,成都市公安局应急指挥部发出了第一道救援指令;震后几个小时内,民政、交通、通信、农业等部门的救灾机制全部启动运行;遥感信息、自动搜救设备、旋翼无人机、心理辅导、地质灾害预警……专业救援力量和先进装备在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抢险救灾成效。思考:从以上三个材料中,我们能看到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人们看到了中国人民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勇气概。“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人们看到了对人民的高度关爱,对科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