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厌氧酒精实验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生物工程专业综合实验1》

——厌氧酒精发酵

班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2024年01月05日

目录

TOC\o1-3\h\z\u厌氧酒精发酵 -2-

1.实验目的 -2-

2.实验原理 -3-

3.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4-

3.1实验材料 -4-

3.1.1菌种 -4-

3.1.2培养基 -4-

3.2实验方法与步骤 -5-

3.2.1酵母发酵过程简述 -5-

3.2.2发酵培养 -6-

3.2.3发酵过程数据检测 -7-

3.3试剂配制 -10-

3.3.1培养基配制 -10-

3.3.2DNS溶液配制 -10-

4.实验内容 -10-

4.1.1不同葡萄糖浓度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10-

4.1.2不同接种量对酒精发酵的影响 -11-

5.实验注意事项 -11-

6.实验数据分析 -12-

a.葡萄糖标准曲线绘制 -12-

b.残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初糖浓度28%接种量25%) -12-

c.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2-

d.菌体密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3-

e.失重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14-

f.不同初糖浓度对总糖(或残糖)消耗速率的影响 -14-

g.不同初糖浓度对乙醇生成速率的影响 -17-

h.不同初糖浓度对耗糖发酵效率的影响 -18-

i.不同初糖浓度对发酵效率的影响 -19-

j.发酵液中残糖、酒精、细胞干重、总酸等各项参数对比 -20-

k.不同接种量酒精发酵结果 -20-

7.问题思考 -21-

PAGE1

厌氧酒精发酵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传统能源资源日益枯竭,同时,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开发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来源广泛、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等优点。厌氧酒精发酵技术正是生物质能源转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酒精发酵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化学过程,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医药等领域。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发酵作用将糖类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一过程被称为厌氧酒精发酵。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和环保意识的提高,厌氧酒精发酵在生物质能源开发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厌氧酒精发酵,可以将农副产品、废渣等有机废弃物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厌氧酒精发酵实验,掌握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探讨不同因素对厌氧酒精发酵过程的影响,为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1.实验目的

掌握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酒精发酵过程中酵母的培养方法和基本发酵过程;

掌握厌氧酒精发酵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技能。

了解厌氧酒精发酵的基本过程和关键因素,加深对生物发酵技术的认识。

理解酒精发酵的发展历程及在生物质能源中重要地位

理解掌握酒精发酵过程中数据检测的意义并掌握重要参数的检测方法;

以酒精发酵过程为例,理解一个典型的厌氧发酵代谢原理和过程,并理解厌氧发酵与好氧发酵的区别。

2.实验原理

酒精(乙醇)发酵是指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糖酵解过程(又称EMP途径)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脱羧形成乙醛,乙醛最终被还原成乙醇的过程(如图4)。乙醇发酵的主要代表菌为酵母菌,工业上主要用于酿酒和酒精生产。某些细菌,如运动发酵单胞菌也可以进行乙醇发酵。

糖酵解途径又称EMP(Embden-MeyerhofParnas)途径,过一系列步骤,降解成三碳化合物(即丙酮酸,2CH3COCOOH)。在无氧状态下,丙酮酸可转化为乳酸或者乙醇(图5所示)。酒精发酵的总体化学式为:

C6H12O6+酶→2C2H5OH+2CO2

第一段阶的二磷酸腺苷(ADP)转化成三磷酸腺苷(ATP)、2分子的NAD与NADH产生变换。谷氨酸代谢途径,它们能催化NADH和ATP,ADP与Pi结合形成ATP,此即葡萄糖的磷酸化过程,磷酸果糖激酶是EMP途径的关键酶。

C6H12O6+2ADP+2H3PO4+2NAD→2CH3COCOOH+2ATP+2NADH+2H2O+2H

第二阶段发生的是糖的裂解,丙酮酸分解为乙醛和二氧化碳。

CH3COCOOH→CH3CHO+CO2

第三阶段使用还原剂NADH。经由巯基酶催化,可被碘乙酸(ICH2COOH)不可逆地抑制。NAD+还原成NADH。

CH3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