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TY/T2103-2024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基本要求、等级划分、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分值的确定和评定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供比赛、训练、全民健身及其他活动使用的体育场馆绿色运营评价。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4311-2017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总则
GB/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1366—2019建筑碳排放计算标准
TY/T3001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管理通用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体育场馆gymnasiumandstadium
为满足体育竞赛、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全民健身等活动需要而专门修建的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
3.2
绿色体育场馆grengymirasiamandstadium
在全生命周期内,节约资源,挖掘体育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的潜力,为公众提供环保、智慧、低负荷、高效能的体育场馆(3.1)。
4基本要求
4.1绿色体育场馆评价应遵循自愿申请、全面客观、注重实效、融立公正、公开透明原则。
4.2绿色体育场馆评价应以单体或单个体育场馆为评价对象
4.3本文件是以体育场馆的运营情况为主体,涉及建筑所属工程项目的应符合GB/T50378绿色发展的要求。
5评定的基本条件
5.1体育场馆评定时期处于正在运营阶段
5.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注册,具有有效营业证明
4
TY/T2103—2024
表1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项目分值及权重
评价指标
评分项
低碳运营
运行保障
效益优化
智慧创新
Q
Q
Q
Q
Q
评价分值
100
100
100
100
权重占比
30%
20%
25%
25%
8.2运营评价指标赋分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指标赋分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指标赋分表
序号
一级指标
赋分
二级指标
赋分
1
低硫运营
100
低碳节能
25
资源循环
25
能源管理
25
环境保护
25
2
运行保障
100
运营管理
25
人员管理
25
运行维护
25
安全管理
25
3
效益优化
100
社会效益
50
经济效益
50
4
智慧创新
100
科技应用
50
创新管理
50
8.3运营评价指标计算方法
绿色体育场馆运营评价总得分Q应按公式1进行计算。
Q=(Q?×30%)+(Q?×20%)+(Q,×25%)+(Q.×25%)……………(1)
式中:
Q?——低碳运营评分,此项评分办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Q?——运行保障评分,此项评分办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Q——效益优化评分,此项评分办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Q——智慧创新评分,此项评分办法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9评定管理
9.1申报材料要求
申报材料应真实、完整、准确。评定机构应开展形式审查,对本文件标准的申报条件符合性和中报
TY/T2103-2024
材料完整性进行审查。
9.2星级管理
星级标志应统一制作,统一管理,评定的结果应向社会公开。
9.3使用管理
绿色体育场馆标志使用期间,一经发现与本文件不符时,提出书面警告,降级直至取消星级及标志。
一级指标
二圾指标
评分内容
分值
低碳运营
低碳节能
具有完善的节能方案及实施细则
0~5
设备和节能材料符合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
0~5
节能控制措施有效
0~5
符合国家及地方能源消耗定额标准或能源考核合格,如年碳排放量不高干生态环境局碳排放配额等
0~10
资源括环
具有废弃物分类回收利用功使设置或体系,产格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对废弃物进行消纳处理-做好可国收物的回收
0~5
具有雨水同收等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日常用水进行节能改造
0-5
具有自然通风系统
0~5
具有符合举办赛事活动要求的自然采光设置
0~5
具有可再生能源及清洁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供应系统
0~5
能源管理
具有能源管控方案及能源管控系统,形成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0-5
其有能耗及质量监测系统
0~10
具有用能控制机制,包括节能管理制度与操作规范,设备运维机制,节做目标管理、节能考核评价制度等
0-10
环境保护
具有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估系统
0-5
在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