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苏轼因乌台诗案.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苏轼因乌台诗案

一、苏轼生平简介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为当时名士。苏轼自幼聪颖过人,才思敏捷,尤其擅长诗词。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步入仕途。此后,他历任知县、知州等职,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在文学上,苏轼与父兄合称“三苏”,其诗歌、散文、词赋均有卓越成就,尤以诗最为著名。他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派的大气磅礴,又有婉约派的细腻柔情,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苏轼的书法造诣亦颇高,擅长楷、行、草、隶等多种书体,其中尤以行书最为人称道。他的书法作品《寒食帖》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并称“三大行书”。在绘画方面,苏轼也有很高的成就,他擅长山水、花鸟,尤其擅长山水画,其画作以意境深远、构图独特著称。苏轼的绘画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提出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理念,成为后世文人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在政治上,苏轼曾因直言进谏而遭到贬谪,但他始终秉持着“为民请命”的信念,关心民生疾苦。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黄州期间,他积极投身于地方治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深受百姓爱戴。苏轼一生经历了多次贬谪,但他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他的诗词、书法、绘画作品都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苏轼的生平事迹和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乌台诗案背景

(1)乌台诗案发生在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案发前夕,苏轼因上书反对新法,与当时的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和。新法推行期间,苏轼因反对新法而被贬至杭州。在杭州期间,苏轼创作了大量诗歌,其中部分作品表达了对新法的批评和对时政的不满。乌台诗案的核心争议在于苏轼的诗作中是否存在诽谤朝政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是否构成对皇帝的不敬。

(2)乌台诗案的具体导火索是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所作的一首《杭州太守谢上表》,诗中暗指新法实施不当,导致百姓疾苦。此诗被举报至朝廷,引发了一场关于苏轼诗中是否含有诽谤内容的争论。宋神宗下令审查苏轼的诗作,最终认定苏轼的诗作中有诽谤朝政的内容,于是下令逮捕苏轼。当时,苏轼的弟弟苏辙也在朝中,为了营救苏轼,苏辙自请贬谪,以示对兄长的支持。

(3)乌台诗案反映了北宋时期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苏轼在诗中表达的政治观点触动了当时的权贵阶层,特别是新法派的支持者。在审理过程中,苏轼被指控的罪名包括诽谤朝政、诽谤皇帝等,这些罪名在当时是非常严重的。尽管苏轼在狱中受尽折磨,但他始终坚称自己的诗作并无不妥,并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最终,苏轼在朝中大臣的营救下,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场诗案也成为了北宋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

三、乌台诗案经过

(1)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轼被迅速逮捕,关押在乌台监狱中。当时,苏轼的弟弟苏辙和朝中一些大臣积极进行营救,但效果有限。宋神宗下令对苏轼的诗作进行全面审查,由当时的官员黄庭坚、曾布等人负责。审查过程中,苏轼的诗作被逐句分析,寻找可能的诽谤内容。其中,苏轼的《和陶潜归去来辞》被指摘为对皇帝的不敬,以及《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被解读为对时政的不满。

(2)在审查过程中,苏轼被多次审讯,遭受了严刑逼供。据史料记载,苏轼在狱中曾写下《狱中八首》以抒发自己的心情和冤屈。同时,苏轼的好友和同僚也纷纷上书求情,包括王安石的学生、后来的宰相王珪,以及苏轼的旧友范镇等。然而,这些努力并未能改变苏轼的命运。最终,宋神宗决定对苏轼进行贬谪,将他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3)苏轼在被贬黄州后,开始了他的黄州生活。在黄州,苏轼虽然官职低微,但他并未放弃对文学艺术的追求。他在黄州期间,创作了大量诗词,其中包括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在黄州的这段时间,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依然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乌台诗案虽然给苏轼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并未能磨灭他的文学才华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乌台诗案影响

(1)乌台诗案对苏轼个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事件使得苏轼的政治生涯遭受重创,他由原本的朝中官员跌落至地方低级官职,经历了一段较为漫长的贬谪生涯。然而,贬谪期间苏轼并未因此消沉,反而在文学、书法、绘画等领域取得了更高的成就,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等传世之作。乌台诗案成为了苏轼文学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促使他更加专注于艺术追求。

(2)乌台诗案对北宋的政治生态产生了负面影响。此次事件反映了当时北宋朝廷内部的派系斗争激烈,新法与旧法的矛盾在政治斗争中凸显。苏轼作为旧法派的代表,因政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