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电子陶瓷零件第2部分A类瓷件》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一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16号)
的要求,计划编号为:T-339。
(二)主要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分工
本文件的主要起草单位有:宜宾红星电子有限公司(国营第799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二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12
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电13所”)、南京三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南京三乐”)等,其中:宜宾红星电子有限公司负责标准中的相关试验复验、稿件修改,包括但不限于术语增修、数据增修、条例逻辑梳理修订、格式修订等工作;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参与了复验工作或者在标准研制过程中
积极反馈意见,对标准各环节的稿件进行了修改,确保标准符合GB/T1.1的要求,为标准文本的完善做出了贡献;中电12所、中电13所、南京三乐在标准编写过程中积极反馈意见,为标准内容的确定与完善做出了贡献。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工作职责见表1。
表1主要起草人及工作职责
起草人
工作职责
魏霞、彭翔
负责项目的组织,术语增修、数据收集增修,条例逻辑梳理修订、格式修订。标准编写,编制说明的编写。
曹可慰
术语增修、条例逻辑梳理修订、格式修订。
翟建国、梁田、张义政
负责样品的检测工作,指导现场检验的规范化并编写标准的试验检测分析报告。
(二)主要工作过程
1.起草阶段
2024年3月25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了《电子陶瓷零件第2部分:A类瓷件》国家标准修订项目的任务。2024年3月-2024年12月,标准编制小组开展标准文本修订工作。编制小组积极探索理化性能有关的测试方法,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召开会议总结调研结果,部署下一步工作计划。根据前期的调研、工作会议及现场试验,编制组及时修改标准文本,形成《电子陶瓷零件第2部分:A类瓷件》标准讨论稿和编制说明。
2024年11月28日,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宜宾红星电子有公司、中电12所、中电13所、南京三乐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电子陶瓷零件第2部分:A类瓷件》标准修订启动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会),有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宜宾红星电子有公司、中电
12所、中电13所、南京三乐共5个单位6位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对标准修订讨论稿进行了逐条讨论,并对规范性引用文件、测试条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提出了修改意见。会后编制组根据讨论会意见对标准稿件进行了修改,并再次征求与会专家的意见进行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编制原则、标准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2.1编制原则
2.1.1适用性原则:根据国内各陶瓷器件生产及使用厂家实际的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满足国内外厂家及客户的需求。
2.1.2规范性原则:标准在格式上严格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要求进行编写。
2.1.3查阅相关标准和国内外客户的相关技术要求并收征集了中电12所、中电13所、潮州三环、四川六方钰成等同行公司的测试数据,确定了标准中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等章节。
2.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本文件代替GB/T9531.2—1988《A类瓷件技术条件》,与GB/T9531.2—1988相比,除标准名称变更和结构调整,以及各章节内容做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删除了原文件范围中的“片状元件用基片及电真空器件用输出窗片”,新增“功率器件用基片”(见第1章,1988版的范围)。
b)增加了GB/T191和SJ/T10742等共20项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c)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及说明(见第3章)。
d)增加了生产和订制常规基片尺寸规格的内容,对原附录A《基片尺寸规格(长×宽×厚)》增加了表头,以及增补了“70.0×60.0×0.8”和“80.0×30.0×0.8”两个尺寸规格(见4.1,1988版附录A)。
e)增加不允许融洞、阴影、粘粒(粘砂)、色调不一致的缺陷的要求(见4.2.1,1988版的1.1.1)。
f)更改允许瓷件表面缺陷内容,增加了斑点(麻点)、针孔(针眼)、气泡、瓷疱的缺陷,并对原文件表1调整为附录B《A类瓷件外观表面缺陷允许值》,在表B.1中明确了各类缺陷允许值(见4.2.2,1988版的1.1.2)。
g)更改了表面粗糙度内容,对A类瓷件不同加工方法明确了相应的表面粗糙度允许值及参考值(见4.3.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型游艇 船上生活质量评估 稳定性和适航性 编制说明.docx
- 大型游艇 船上生活质量评估 稳定性和适航性 编制说明.pdf
- 大型游艇 船上生活质量评估 稳定性和适航性 征求意见稿.docx
- 大型游艇 船上生活质量评估 稳定性和适航性 征求意见稿.pdf
-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标准编制通则 编制说明.docx
- 地理信息 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 第2部分:实现模式 编制说明.docx
- 地理信息 影像与格网数据的内容模型及编码规则 第2部分:实现模式 编制说明.pdf
- 电子陶瓷零件 第2部分:A类瓷件 编制说明.pdf
- 电子陶瓷零件 第6部分:E类瓷件 编制说明.docx
- 电子陶瓷零件 第6部分:E类瓷件 编制说明.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