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5
高考语文高级作文思辨公式
一、演绎思维,生发“一元”概念的多维视角
【思辨公式1】
明内涵,提观点十拓外延,形成逻辑结构十有效段落论证
“一元”概念往往指的是作文围绕单个概念展开,而单个概念作文的行文有时会过于单调和空洞,为了让内容更加丰富和饱满,需要从多维视角对概念进行切分。首先明确概念内涵,从中提取出一般性的原则或观点,将其作为大前提;//然后借助多维视角切分“一元”概念,挖掘概念外延,从而形成并列式、递进式或对比式等结构,并总结出分论点作为小前提,//然后通过论证证明小前提,进而推理出大前提。通过这样的演绎推理,能明确写作的方向和重点,从而构建出有条理、有深度的议论文框架。
【思辨速写】
[模板1]
故事充实生活,是日渐撕裂的精神世界再好不过的“黏合剂”。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曾言:“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从“黏合精神世界”和“引发深邃思考”的多维视角阐释“故事的力量”。)我们总是渴望逃离,却忘记了亦有办法守护,故事就是那大殿的顶棚。市井故事里涌现的人性温暖与英雄故事里蕴含的精神动力或许能使人浑身一激灵,由“躺得板板平”一跃而成“站得笔笔直”。
故事的力量还在于一份“提点”,引发我们深邃的思考。(用“故事的力量还在于……”构造两个段落之间的联系。)一本《苏东坡突围》走过东坡先生曲折的人生,传递给我们旷达超然的快意;一次《小径分岔的花园》之旅,使我们领悟博尔赫斯“时间迷宫”的奥妙。(充分运用引用、举例等方式,围绕“故事的力量”多角度进行论证说理。)一个个故事并不只是串联的文字,更是一种真情、一份哲思。当我们透过“假语存”与“真事隐”,了解故事之深意,也洞悉到了故事贯穿心灵的力量。
[模板2]
我们如任由惯性发展,固守一成不变,就会使个人的行为陷于因循守旧,思维方式固化呆板。王国维曾言“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无独有偶,另一位文学大家也指出“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试想,一个人作文时固守过去的句式、语辞、文体,学者作研究时常以过去的知识与研究习惯为金科玉律,那么他汲汲营营,也不过是在前人的思维框架内,在自己的思维惯性下,撬动了铁屋窗户的一个边角,并没有真正接触到铁屋外的光亮与新世界。
惯性的发展,在更广大的意义上是社会静滞的“树脂胶”,更是许多悲剧的始源地。(从个人和社会的多维视角阐释“惯性”这“一元”的危害性。)很多人并不知道,“文学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天才”的上一句是“社会上之习惯,杀许多之善人。”(用名人名言巧妙构造两个段落之间的联系。)百年前的中国,男权社会下对女性的歧视与压迫成为全社会的“思维惯性”,才会有鲁迅笔下的如娜拉般逃出牢笼的子君,逃出后也依然要面对社会上“鹰、虎、豹”等的威胁。而如今,一些以男性为主的行业里涌现出越来越多的“铿锵玫瑰”:中国首位远洋公务船女船长詹春珮、女飞行员徐枫灿、女搜救机长宋寅……她们打破束缚,冲破刻板印象,创造了无限可能。从古至今的那些旧习惯,那些旧定式,那些旧观念,应当被我们抛弃掉,被社会抛弃掉!
[模板3]
对学习最基本的思考,便是何为学习。学习分为“学”与“习”两部分。“学”是指将外部事物所蕴含的道理转移到个体自己的思想之中。但此时个体思想并不统一,而“习”的过程便是外部与内部的统一过程,能够使学到的东西真真正正成为自己所有的事物,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而同样,“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拆解概念,拓展外延。分别阐述“学”“习”的内涵,回答本段“何为学习”的中心问题,同时拓展阐述“实践”的重要性。)闷头学习、空有思考而无实践实属不妥,学与习,认识和实践应为相辅相成之关系。于是在个人的无尽学习中,社会上便有了礼的出现,有了法的制约,也有了图书馆里页页藏书,才有了熠熠生辉的文明史。这些,皆源自学习。
那么,人们为何需要学习呢?(①③从“何为学习”和“为何学习”的多维视角阐释对“学习”的思考。且“何为学习”和“为何学习”本身构成递进关系。)于小,即是改变个人生活,使得物质生活更加美满。于大,便是充实内心世界,追寻独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照镜可以正衣冠,读史可以鉴古今。简单便如“小镇做题家”,通过不断学习见到更大的世界,走上更大的舞台。复杂便如樊锦诗“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通过从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同层面进行具体的阐述,遵循了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推理模式。)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是“心归处,是敦煌”的坚韧不屈,是坚持不懈,为国家而学的家国情怀。
二、转化思维,强化“二元”概念的逻辑关系
【思辨公式2】
界定概念内涵十构建逻辑关系十确立观点立场
“二元”概念往往指的是作文围绕两个概念展开,两个概念之间呈现出“对立统一”“并列共存”“递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初中历史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特征及每课重难点总结(2025春).doc
- 初中英语人教新目标八年级下册Unit1-2重要知识点(短语+词法+句法+语法).doc
-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 1 The secrets of happiness单词详解(2025春).doc
-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 2 Go for it单词详解(2025春).doc
-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 3Food matters单词详解(2025春).doc
-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 4 The art of having fun单词详解(2025春).doc
-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 5 Amazing nature单词详解(2025春).doc
- 初中英语新外研版七年级下册Unit 6 Hitting the road单词详解(2025春).doc
- 初中英语新译林版七年级下册Unit 1课文讲解A部分(2025春).doc
- 高中英语2025届高考写作功能词(物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