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素材新人教版必修3.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秋风悲歌为谁鸣

——读杜甫的《登高》

唐大历二年即公元767年,已步入人生暮年的杜甫渐至山穷水尽,好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突然辞世,使短暂安定之后的杜甫,又失去了生活的靠山,他不得不起先又一次选择自己人生的归宿。生活愈艰难,遭受愈坎坷,然而从成都一路向东,直到夔州后的两年的光阴,他的才情、诗情犹如寒天的梅树,愈枯瘦的枝绽放出的竟然是惊艳脱俗的花。

这一年的暮秋季节,杜甫寄寓在夔州,登上三峡肇端的夔门山,上观苍茫天穹,俯瞰浩荡江水,两岸是壁立千仞,远山有虎啸猿啼,又薄衣不耐秋风寒,去国怀乡心茫然。当时的杜甫犹如一截枯木立于瑟瑟秋风之中,灰白的长发任由牵扯翻卷,或许隧然涌上心头的的还有犹如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感慨吧。所以,他或许不由自主的,两行浊泪悄然潜行于深密的皱纹之中,打湿了胸前的衣襟。

但杜甫以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啸吟出如黄钟大吕般的悲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诗人一张口就振动了唐朝,振动了唐朝以后全部对他顶礼膜拜的朝圣者。凝合的诗文瞬间就把眼见之景,耳听之声,网罗收于笔端,令空旷、寂寥、萧瑟、凄凉等一切的意境与感受全挤进狭小的心室,如透骨的寒风从隙罅里窜入,令人不禁从心底泛起一阵阵的寒冷。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的秋季里,没有丰收的喜悦,哪怕是“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闲适,也鲜难寻找。杜甫的时运不比王维,仿佛唐出王维,是让他专享盛唐的富足与满意的;而唐邀杜甫就是特地让他尝尽时局的动荡与凄凉的。所以,杜甫的一生大都行走在“萧萧落木”的深秋里。那永逝的江水、花白的鬓发、漂泊的步履、枯槁的身影,无不撕扯着他的心,牵引着他的痛。“落木”撞入眼帘,成为他悲难过理的“触媒”,翩然飘落的秋叶非但不美,反而如犹如铁石砸下,夯击着杜甫乏累的心灵,一沉再沉。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烦多病,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朝人的胸襟都是阔大的,那是因为唐朝人的视野是开阔的。生逢盛世的学问分子更是“壮怀激烈”,他们心态昂扬,志存高远,心忧社会,因而“壮行成为他们怀揣志向,实现志向的行为范式。如王昌龄、高适、李白等人都是如此,“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杜甫亦用草鞋木履丈量着自己的决心与意志。

但历史不一人的的意志为转移,突然的变故变更的不仅是许多人的生活轨迹,更是变更了他们的心理历程。

“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阻滞了唐帝国隆盛的态势,更把醇厚本分的杜甫卷入了社会洪流的波谷浪尖,他的“壮行”不再是自觉与自愿的行为,而变成了被迫与无奈。为了生计,他只得万里漂泊,犹如江上扁舟,早已身不由己。最初的幻想,大济苍生,慢慢成为杜甫依稀的梦境;斗争的残酷与战后的凋敝却也总是异样清楚地刺激着他的视觉与神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流离失所的杜甫,经常把个人的忧愤隐忍心头,而脱口吐出的是一个学问分子的忧国忧民的焦枯的内心和坚执与时代潮流的秉性。他不屈服,也学不会圆通。愤世嫉俗是他对这个社会最习惯的看法,悲天悯人让他奏响了那个时代最强的音符!但这也将注定杜甫的一生是浸泡得万端苦痛。

历史钟情于杜甫,不是让他做“治世能臣”“贤相良将”,而是让他高居雄视千古、睥睨后世的“诗圣”,所以若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际遇,是断不会撞响千古同悲的黄钟大吕的!

文档评论(0)

159****31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