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工程项目管理 单元3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授课参考资料.docx

工程项目管理 单元3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授课参考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案例导航

深圳速度

深圳国贸大厦(全称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是中国深圳市的一座办公楼,它位于罗湖区人民南路和嘉宾路的交界处,高度为160m,共有53层。大厦的建设始于1982年11月,37个月后于1985年12月29日竣工。中建三局建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在承建深圳国贸大厦时,创下了3天盖一层楼的速度,刷新了当时的盖楼世界速度。深圳国贸大厦建成后,成为当时深圳的最高楼和地标。深圳国贸大厦主楼封顶,比预计的工期整整提前了一个月。工程师罗君东回忆,主楼开建后,先是7天建一层,后来速度提升到5天一层、4天一层。从第30层开始,持续以3天一层的速度盖楼。当时,香港的最快盖楼速度是5天一层,美国是4天一层。“深圳速度”自此叫响。

/item/%E6%B7%B1%E5%9C%B3%E9%80%9F%E5%BA%A6/1123294

思政园地:南太行深处的奇迹——挂壁公路

挂壁公路是一种最有特色的公路,是在峭壁(悬崖和高峻大山)上开凿而出的奇险公路。交通专家称,此类工程奇险、艰难,在中国筑路史上都很少见。

太行山北高南低,山势东陡西缓,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侧为明显的断层,许多地段形成近1,000公尺的断层岩壁,气势雄伟。太行山地区有众多河流发源或流经,使连绵的山脉中断形成“水口”,由于断层岩壁,绝大多数为瀑布,只有少数坡度较小“水口”能成为华北平原进入山西高原的要道。挂壁公路就修建在华北平原上升到山西高原的断层峭壁上。

挂壁公路最出名的该是“郭亮洞”。河南辉县沙窑乡郭亮村高居悬崖顶端,以前村民进出山的通道是顺绝壁石缝凿出的一溜石窝,俗称“天梯”。20世纪70年代,村民在村前绝壁上苦干5年,修成一条高5米、宽4米、长1300米的石洞公路。

“郭亮洞”于1972年3月9日开工,1977年5月1日通车。其宽6米、高4米,长1300米,是在110米高、1250米长的绝壁横面上,以25度斜面凿出的人工隧道。建设过程中,共投工6万个,清理石渣2.4万立方米,消耗钢钎12吨,铁锤2000个。当年,郭亮村共投资8万元凿洞,2001年又投资40万元进行了扩修。绝壁属沉积砂岩,硬度达到8.2级,属最硬的一种石头,郭亮挂壁公路平均作业高度105米,从绝壁中间炸开工作面,外侧的35个天窗,当初是为了便于排碴和作业,如今成为通风透光的观景台。

知识拓展:关键链项目管理

(1)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是约束理论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约束理论的核心思想可以归纳为两点:

1)所有现实系统都存在约束。如果一个系统不存在约束,就可以无限提高产出或降低成本,而这显然是不实际的。因此,任何妨碍系统进一步提升生产率的因素,就构成了一个约束。

2)约束的存在表明系统存在改进的机会。虽然约束妨碍了系统的效率,但约束也恰恰指出了系统最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个形象的类比就是木桶的短板效应因此,对约束因素的投资,才是最有效率的改进系统效率的方法。

(2)关键链方法在项目进度管理中的应用

约束理论在项目管理,尤其是项目进度管理上的应用,导致了关键链项目管理方法的产生。如果将一个项目看作一个系统,那么应用约束理论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项目的约束。

关键链不仅考虑项目中各任务的紧前关系,也充分考虑项目中现实存在的资源约束。如图1所示,在关键路线法中,任务A、D、E、F组成了项目的关键路线,但如果考虑资源限制,假设任务C和任务E需要同一种资源,例如需要同一台设备进行加工,而该设备一次只能执行一项作业,那么事实上任务C和任务E是不能同时进行的。因此,在考虑资源约束的情况下,项目的关键任务为A、D、E、C、F,这五个任务就构成了项目的关键链。可见,是关键链而不是关键路线,决定了项目在给定的紧前关系和资源条件下完成项目所需的最短时间。

如果将关键链看作项目的约束因素,那么应用约束理论的第二步就是要考虑如何来挖掘该约束因素的潜力,即如何缩短关键链所需的时间,因为关键链所需的时间正是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

在关键路线法中,为了保证任务能够有较高的概率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同时也由于项目组成员普遍存在的风险规避心理,一般的计划时间都大于完成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也可以看作是在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上增加了一块安全时间。这样的处理方式具有两方面的效果,正面效果是提高了管理不确定因素的能力,负面效果则是延长了完成项目所需的时间。

关键链方法采取了另一种方式,用任务所需的平均时间作为最终的计划时间,但考虑到任务内在的不确定性,在关键链的末端附加整块的安全时间,也就是项目的缓冲时间。可以认为关键链方法是重新配置了关键路线法中分散存在的安全时间,但这样的重新配置能够缩短项目所需的时间,因为根据概率理论,在整合安全时间后,在相同概率下,只需要较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所有任务。图2直观地说明

文档评论(0)

balal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