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北京西城高二(上)期末语文
第I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与语文知识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1-3题。(9分)
材料一
2023年10月,《机忆之地》获得第五届江苏青年科普科幻作品大赛二等奖,这是一部通过对话提示AI完成的作品。2024年年初,在日本芥川奖颁奖典礼上,获奖作品《东京都同情塔》的作者透露,作品中约有5%的句子取自ChatGPT。AI介入创作的作品获得文学奖项,成为AI写作技术发展过程中颇具标志性的一幕。显而易见,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AI开始作为工具介入文学创作。
AI技术在文学领域的强势推进,其积极性不仅在于提高创作效率、解放人们的想象力,更在于通过开启在文学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让人们有了全新的方式来思考和看待世界。随着技术的逐渐进步和广泛应用,AI终将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形成更密切的联系。
当然,人类在AI技术面前也不必妄自菲薄。不论将来AI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在文学创作中,人类将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归根结底,创意始终是人类特有的能力,至今AI还未能在这个领域超越人类。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与人类的价值观、情感等融合,有血有肉,难以替代。不久的将来,或许人类作者可以在AI介入的条件下,节省写作时间,但其中最为精华的创意部分并不能被替代。
因此,与其耽于哀叹“文学的黄昏”降临,不如有更多的自我反思。其中更需警惕的,不是机器写得像人,而是人写得太像机器,写作沦为单纯模仿追随某一种技艺或风格。毕竟,无论AI介入写作发展到何种高度,终究只是惟妙惟肖的模仿,作为情感载体的文学不会消亡。
(取材于沈听雨相关文章)
材料二
回顾历史,人们会发现,新技术对人的生活形成机遇和挑战的时间间隔在不断缩短:火(100万年前)、炸药(1000多年前)、蒸汽机(300多年前)、电(200多年前)、核能(70多年前)、互联网(50多年前)、人工智能(当下)……
但是,文化的重要性并未随着每一次科技的进步而变弱。事实上,文化始终是决定社会走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理性和文明的社会,能够依靠社会和人类集体的力量,来应对每一次挑战,将挑战转化为进步的机遇。这样的社会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去充分了解新技术影响人类生活的多方面的可能,从而能将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放在一起综合考虑。
对于个体而言,AI技术的突飞猛进不只是会形成挑战,它同时也会“启蒙”,即逼迫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才是作为“人”的我们最重要的特质?为了发展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人类需要努力地锻炼和发展包括但不限于这样一些能力:对“他人”(包括天地山川、草木鱼虫)的兴趣、好奇和关注,了解、学习和接纳“他人”的能力;发自“我”的内心(而非依据流行风气而形成)的想象力、描述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历史感和由此而来的豁达和勇敢;以及做一个优秀的人的志向,即对自己和社会都有道德的、而非只是自利的要求。
从这个角度看,正是AI技术的突飞猛进,刺激人们重新思考“何为人”“何为人性”这样的基本问题,也让人们再一次确认,以文化为载体的人文教育对于个人和社会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取材于沈轶伦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当下的文学创作中,AI技术主要还是在发挥辅助的作用。
B.AI技术对促进人类的想象力和思考力,可以提供积极影响。
C.AI缺少人类的创意,在文学创作上仍然无法完全取代人类。
D.在AI介入写作的时代中,人与机器之间有相互模仿的需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社会及个体而言,AI应用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B.在社会发展历程中,文化与技术的力量总是此消彼长。
C.人类具有独特的、不可能被AI取代的能力和特质。
D.在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更需要关注人文教育的作用。
3.阅读下面文字,结合前面两则材料,就AI与人类文学创作的关系作简要陈述。
2024年5月,由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王教授带领团队创作的国内首部人机融合式长篇小说正式发布。写作前,王教授团队分析研究了网络小说的情节结构,设定了初步的情节框架,并先后在国内6个大语言模型上进行试验,最终确定应用其中一个模型完成整个创作。具体创作过程,采用“国内大语言模型+提示词工程+人工后期润色”的方式推进,一部100万字的小说,大约需要20万字左右的提示词。整个创作的工作量,AI约占70%,人工约占30%。
整合相关语文知识,完成4-5题。(6分)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格的一项是()
A.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B.一面又很为我的那两本书痛惜,落在捕房的手里,真是明珠投暗了。
C.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D.水生追回那个纸盒子,一只手高高举起,一只手用力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回响在心间的声音.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以激情为帆,以理性为舵.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哪吒之魔童闹海》.docx
- 2025年高一语文寒假文言文预习学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文言基础知识及名句默写).docx
- 2025年上海市高考作文备考:怎样写好议论文的因果语段.docx
-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广东省汕尾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湖南省益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吉林省东北五校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月联合模拟考试作文分析:“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