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天津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天津市四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四校联考

高一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四部分,满分36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每到夏天,月湖的荷花迎着骄阳,争相开放。花影照水,恍如朝霞行空;()。没有牡丹的妖艳,没有白菊的清高,没有蜡梅的,荷花有的是亭亭玉立的身姿、的风度。

优雅的荷花不仅可用于观赏,还可入药,可以被制成各种佳肴,如莲子糊、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小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还能净化人的心灵。周敦颐的《爱莲说》启示人们,荷花真正的纯净不在于身,在于心。每当看到湖上一片片翠绿欲滴的荷叶,一朵朵洁净无瑕的荷花,我就会联想到西洲曲里那一低头的温柔,联想到伯牙子期一见如故的契阔。“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荷花可以成为爱慕、和谐、亲密、团结的象征。崇尚荷花,追求的不正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吗?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坚贞从容不迫举不胜举更B.刚烈从容不迫举不胜举而

C.刚烈游刃有余不计其数而D坚贞游刃有余不计其数更

2.文中括号处需填入句子,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着微风的鼓动,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在墨绿的荷叶上摇曳,荷叶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B.随着微风的鼓动,使得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在墨绿的荷叶上摇曳,荷叶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C.因为微风的鼓动,使得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同墨绿的荷叶一起摇曳,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D.因为微风的鼓动,一颗颗水珠像珍珠一样,同墨绿的荷叶一起摇曳,婆娑婀娜,湖上泛起阵阵绿浪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材料一:

①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一般来说,被尊为逻辑之父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他制定了包括三段论逻辑在内的分析和评价论证的系统准则。19世纪以前,在逻辑学的研究———特别是教学中,一直延续着这种“大逻辑”传统。近代德国哲学家弗雷格提出将数学方法融入逻辑学,英国数学家罗素将传统形式逻辑学符号化、数学化,后来经过多位数学家的发展和完善,建立起现代数理逻辑学体系。

②现代逻辑在取得辉煌成果的同时,却几乎丧失了逻辑最初的教导作用,即通过学

高一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习逻辑使人逻辑性增强、思维能力提高,表现在头脑清楚、说话有条理、能言善辩等方面。因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些逻辑学家提出要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公民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一方面,现在的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更多、更新;另一方面,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有弱化的趋势。教学生思考什么,是传授知识;教学生如何思考,则是培养思维能力,即能有效地理解、评价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批判性思维能力。

(取材于周建武的《逻辑学导论》)

材料二:

①中国诗词中,有许多作品巧妙运用谐音双关丰富了诗句内涵,而使诗词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美,在这妙用中也有逻辑的身影。

②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为: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③显然,本诗运用了谐音双关语的艺术表现方式,类似的运用,在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一诗中也可见到。该诗云: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④苏轼知画善画,上面这首诗是他评画、题画的诗作之一。诗中所说居于“江中央”的小孤山,讹音又作小姑山,其状如古时女子发髻。该山所在之处的江岸有澎浪矾,民间又将“澎浪”谐音为“彭郎”,并将其说成是“小姑”的夫婿。

⑤从逻辑上说,这种谐音双关是一种“音”的巧用,以语词“音”的相谐,而使语词的内涵、外延发生向谐音语词的内涵、外延的转化。如果领略和意识不到这个转化,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是无法体会到这一诗句的丰富内涵和艺术美的。同样的方法,在“小姑前年嫁彭郎”中,更是收到了“无理而妙”的艺术效果。

(取材于彭漪涟的《古诗词中的逻辑》)

材料三:

①语言和逻辑是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运用的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逻辑的制约。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运用的艺术,在某些情况下,又是可以突破逻辑规律的框枢的,这不仅无碍于语言运用的正确,而且反而使得语言运用收到更好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无理而妙”了。

②早在梁朝,刘勰在谈到“夸张”的时候,就明确指出其“无理而妙”的效果:“辞

高一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kuaide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