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升朗读技巧和语感。
2.?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清晰梳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和贡献,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
3.?深入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崇高的精神品质,如爱国、敬业、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等,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
4.?学习本文通过对比、引用等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5.?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邓稼先的深切怀念和高度赞扬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全面梳理文章结构,精准概括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中的重大事迹和杰出贡献。
深刻领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爱国情怀,感受其人格魅力。
结合具体语句,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等,分析邓稼先的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
细致分析文中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及其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深入体悟作者对邓稼先饱含深情的赞颂,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展示
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的视频片段,展示震撼人心的场面。
同时,呈现邓稼先等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图片。
教师旁白:“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这蘑菇云升腾的壮丽画面,内心无不充满了自豪与震撼。但你们可曾知道,在这背后,有一位科学家为此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他就是邓稼先。”
2.?背景介绍
教师:“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这些壮观的画面,心中充满了自豪。然而,这伟大成就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默默的付出。今天,我们要走进一位为我国核武器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邓稼先。”
教师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包括他的求学经历、回国投身科研的历程以及他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教师讲述:“邓稼先毕业于西南联大,后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投身于核武器的研究工作。他隐姓埋名,几十年如一日,为我国的国防事业默默奉献。”
(二)初读课文
1.?自主预习
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标注出生字词,查阅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含义。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要求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疑问。
2.?初读感知
课堂上,学生默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知文章的情感基调。
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如“可歌可泣”“鲜为人知”“当之无愧”等。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朗读,检查其断句、重音和情感的把握。
(三)整体感知
1.?概括内容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括:邓稼先的生平经历、主要成就、为科学事业做出的牺牲等。
例如,学生可能会概括为:“文章介绍了邓稼先从求学、回国到投身核武器研究的生平,讲述了他在艰苦条件下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等成就,以及他为此所付出的巨大牺牲。”
2.?理清结构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文章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每个部分分别讲述了邓稼先的不同方面,如从“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引入邓稼先的贡献,“两弹’元勋”介绍其成就等。
教师结合具体内容,详细讲解每个部分的重点和作用,帮助学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脉络。
(四)人物分析
1.?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邓稼先在科研工作中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
从文中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邓稼先的优秀品质?
例如:“戈壁摊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层出不穷。”这体现了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任务的艰巨。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记录讨论结果。
2.?分享交流
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成果。
其他小组可以进行补充和质疑,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比如,有的小组可能会提到“在直肠癌晚期,邓稼先仍然坚持工作,在病房中还写着建议书”,这一细节体现了他的敬业和奉献精神。
3.?教师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邓稼先的人物形象,强调其爱国、敬业、无私奉献等核心品质。
教师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进行深入分析,如“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邓稼先的伟大。
(五)写作手法探究
1.?对比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的段落。
如:“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组织学生讨论:这一对比在表现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方面有何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7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15课《无言之美》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第11课《再塑生命的人》 课时提高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10课《往事依依》课时提高练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8课《蒲柳人家(节选)》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第7课《溜索》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第6课《变色龙》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第5课《孔乙己》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
- 中考写作指导:如何面对“杂音”.docx
- 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古文评学单.docx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潼关》教学设计 4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docx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其一)》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4课《天净沙 秋思》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pptx
- 热点素材多维度分析:李子柒归来+.docx
- 中考作文指导:托物言志类作文写作技法.docx
- 专题十三 文学性文本阅读 中考语文(湖南)一轮复习.pptx
-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