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四单元检测卷2 (1).docxVIP

第四单元检测卷2 (1).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精编资源学而优·教有方

PAGE4/NUMPAGES4

第四单元检测卷

第一部分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整体性、综合性呈现,理念上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完美地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比如,传统建筑屋顶上的瓦块,排成一道一道的沟,有利于雨水沿着凹槽流下来,最下端还有一个称为“滴水”的瓦,目的是收集雨水,让它成帘幕状滴到地上。这一连串的接雨、导雨、排雨过程,就是一种顺应自然的设计,彰显出古人高超的生态智慧。

有人认为,中国建筑是木造建构的,没有西方砖石结构的建筑牢固耐用。表面上看,没错。但是木造结构的建筑,有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和妙处。如建筑中的梁架,用的是可以略有变形的直角榫头式屋架,在地震来临时,会随之摇动,具有弹性结构的特征。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及蓟州区独乐寺观音阁,都是超过千年的木造建筑,不知历经多少自然灾变,依旧屹立于世。

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和地质地理、生态环境有紧密联系。中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生活习性存在差异,建筑的形态种类也是千姿百态。从外观上讲,北方建筑显得厚重朴拙,南方则轻巧细致。北方的四合院天井宽大,南方的则狭窄。另外,中国位居北半球,坐北朝南是人们最喜欢的方位,因为背可以挡北风,面可向温和的南风。平常人家的门前,对联上写“向阳门第春常在”就是此意。

中国人在建筑过程中,善于就地取材。如北方的黄土高原,人们直接在山体上开挖窑洞,这种民居不仅冬暖夏凉,还牢固耐用。而在我国西南地区,森林资源丰富,当地多使用一种被称为“井干式结构”的筑墙法,将木材一根一根平行叠起来,两面墙呈九十度交叉,在墙角可以看出凸出来的每根木材的断面。

中国传统建筑拥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一是有着完整的木构架系统。它采用一种直角关系的屋架,而不适用斜撑式的三角关系屋架。其二是强调轴线对称布局,形成院落相间的空间组织。无论是宫殿还是民居,强调中轴线之对称、建筑物之尊卑,并以建筑物的体量大小、高低进行区别。主从分明的传统建筑群落,映射居住者的身份与地位。但是南方由于地形复杂,只能局部遵循。有趣的是,中国园林并不讲究对称,而是崇尚自由的布局,取法地形与环境的变化。其三是外观秀丽玲珑,且有拟人化的趣味,屋顶、墙面和台基犹如一个人的意象。如很多巨大的楼阁佛塔,被化成数个重复的段落,外形显得秀丽轻快,无笨重之弊。其四是装饰蕴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很多庙宇屋脊上有龙凤装饰,其典故是龙能吐水以压祝融之灾,而凤是太平吉祥鸟,能给人们带来平安。其五是便捷的施工技术,易于学习与流传。中国历史上各朝都有完备的工官制度,民间也有渊源长远的师徒相传制度,如《营造法式》《鲁班经》等书籍的广泛传播,为工匠施工提供了便捷的参考。

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魅力,在岁月的长河中历久弥新,当前一方面要保护好中国传统建筑,另一方面要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充分彰显民族文化的自信。

(摘编自陈华文《探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

材料二:

在2016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由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首位中国籍得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领衔设计的永久会场“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整个建筑以水为媒、围中心水池而建,白墙灰瓦、小桥流水随处可见,木结构、青石砖等传统元素也被频繁使用。“像王澍的设计一样,近年来我国现代建筑设计有回归传统的趋势。”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认为,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前几年部分现代中国建筑存在求洋、求怪等现象。近年来,中国建筑设计正在整体回归理性,回归正常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批代表“中国风”的建筑——G20峰会主会场、上海世博会场馆、北京APEC会议场馆、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等设计,都运用了传统文化元素,有强烈的中国气息。

“回归传统不能是表面化的硬搬某种廊子、亭子或符号,否则也会创造出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筑,形成新的视觉污染,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思想背道而驰。盲目追求外在的‘传统感’而忽略文化内涵,就会造出一堆奇形怪状、与城市风貌不相匹配的‘假古董’。”

中国传统建筑沉淀了美学、科学、哲学,讲究“天人合一”,力求建立人、建筑、城市、自然和谐的关系。比如,颐和园十七孔桥的“金光穿洞”就是利用天文地理知识,精算了太阳光线,冬至当天落日的阳光正好充满十七孔桥的每个桥洞。

以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为依托,以先进的建筑技术为手段,把中国古典的建筑艺术“语言”,和谐地完美地运用于新的建筑形体上,这才是新时代的美学建筑。

建筑,既是物质的,又是意识的;既是技术,又是艺术。应把建筑纳入文化的视野,加强建筑师的传统文化修养。北京市古代建筑设计研

文档评论(0)

crsky2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