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写作:叙事要引人入胜(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写作:叙事要引人入胜(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 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曲折生姿显魅力尺幅兴波有技巧

——《叙事要引人入胜》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小说等叙事性文本写作的基本要求。

2.学习并掌握叙事角度、叙事时生发波澜的常用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

3.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曲折性是叙事引人入胜的源泉,提升学生社会现实和人生世相的洞察力,培养辩证看待复杂事物的意识。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难点

重点:学习并掌握叙事角度、叙事时生发波澜的常用方法并运用到写作中,提升写作能力。

课时安排难点:观察感受生活,注意利用事件本身的复杂性、曲折性,写出引人入胜的文章。

课时安排

2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课堂导入

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而作诗文者贵曲”。清末民初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春觉斋论文》中也这样说:“为文不知用旋绕之笔,则文势不曲。”的确,平铺直叙的文章,读起来会让人索然无趣,味同嚼蜡,而波澜起伏、跌宕多姿的文章,则能扣人心弦,引人入胜。

“溪水因山成曲折,山泉随地作低平。”曲折是文章的魅力所在,曲折的构思让文章跌宕生姿,曲折的情节让读者手不释卷。我们的叙述该如何从平淡处显出波澜呢?

学习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

1.通读教材136页《叙事要引人入胜》的相关内容,了解叙事的技巧方法。

2.梳理本单元五篇小说在故事讲述方面的独特技法,完成表格:

篇目

评价维度

叙事技巧

结构安排

叙述视角

(人物和人称)

叙述顺序

布局、构思

《祝福》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促织》

《变形记》

课中学习任务

一、写作任务巧解读

叙事是写作最基本的表达技法,也是学生极难掌握的写作教学内容。本单元写作主题定位为“叙事要引人入胜”,提示语:“我们在写作叙事类文章时,也应该在‘怎么讲’上多用些心思……努力尝试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告诉我们教和学的重点:以单元文本为依托,选择“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学习支架,掌握叙事性文学写作的技巧方法,遵循“了解写作规律——落实写作能力”路径,实现技法的习得与迁移;在文章宏观结构把握和句段微观技法呈现上体现“新颖的构思和独特的表达”。

二、他山之石可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展示课前学习成果,学习借鉴,以为己用。

示例:

篇目

评价维度

叙事技巧

情节结构

叙述视角

(人称和人物)

叙述顺序

布局、构思

《祝福》

第一人称(有限视角)

卫婆子、柳妈(补充视角)

倒叙

故事嵌套故事,命运坎坷

先写祥林嫂之死,设悬念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李小二(补充视角)

顺序

明、暗线,伏笔、巧合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顺序

典型事件,漫画式的夸张和戏剧化的情节

《促织》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顺序

欲扬先抑,成名的绝处逢生、斗促织的情景,献促织、得富贵

《变形记》

第三人称(全知视角)

格里高尔视角

现实回忆幻想交织

象征荒诞变形和写实独白回忆联想,现实和回忆幻想的交织

点拨:

1.找准叙述角度求新颖

①《祝福》第一人称主体叙述层和中人卫婆子及祥林嫂本人次要叙述层的补充叙述,使故事更为完善,更全面地展示祥林嫂的悲惨人生遭遇;“我”作为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在叙述故事时更多地关注了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审视人物悲剧命运的根源,让我们能直面祥林嫂痛苦的精神世界,批判性的叙事,展示的是人物生存的社会环境,因而,“我”这一叙述视角更有利于凸显小说的主题,卫老婆子和柳妈的讲述让祥林嫂的悲惨遭遇阿毛之死和祥林嫂改嫁更为真实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②《变形记》的叙事方式非常精巧。小说采用双重视角,即格里高尔的视角和第三人称的全知叙事者两个视角。通观整个文本,小说在讲述主要情节时采用全知的第三人称视角,从而拉开与读者的距离,客观、冷静、不动声色地叙述。同时,小说又穿插运用格里高尔的视角,通过他去观察环境和他人,去表现他本人的心理体验。后一视角聚焦于人物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让读者得以深人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这种有限的视角获得真切的阅读感受。两种视角同时并存,时而错落,时而叠合,贯穿整个事件的叙述,带来一种奇妙的审美感受。比如,格里高尔一次次努力想重新进入“人类的圈子”,他努力地想解释清楚,证明自己,想表达自己的善意和顺从,从格里高尔的视角,我们看到他内心的焦虑不安,但是现实的结果是,他却一次次受到打击,加速了自己的毁灭。在第三人称视角下,读者看到了他的必然结局,感受到他的徒劳,却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陷入绝境。卡夫卡的叙述语调平静得近乎冷漠。人变成甲虫,本来是一个凄惨而又令人触目惊心的故事,但作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