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语言文字运用的考查体现了学科素养中的“语言建构与运用”。高考题,语用变化最大,语料的选择也会凸显“立德树人”功能,大概率关注时下的科技进步,综合考察学生正确、熟练、有效地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积累性,强调对日常语言现象的积累和梳理;二是情境性,凸显语言在具体环境中的实际运用能力、生活到语文学习的迁移能力;三是交际性,语文与生活的紧密性,使得语言的交际性特点明显。高考卷普遍分值为20分,分为语言运用Ⅰ和语言运用Ⅱ两个部分。总体看来,语段型客观题题型向主观题型转变,旨在强调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文字运用,更加倾向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
解密22语言文字运用(上)(解析版)
高频考点一成语填空
高考所考的成语大部分源于当年社会新闻材料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复习时应当注意那些常见而易错的成语,并养成逐步筛选系统整理的习惯。同时,强化语境,坚持词不离句的原则。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解密方法
①注重成语的积累。成语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也是必备知识。积累是第一位,一轮复习过程中,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将常见成语过一遍,通过晨读、晚读来巩固基础。
②成语的意思+具体语境。成语的使用,无论是客观选择题,还是主观填写题,都得注重意思和语境两点。词不离句,在句段语境中选择、甄别成语,这是关键能力。虽然题型不断变化,但是知识点、能力点是不变的。在复习常见成语过程中,不仅需要明白成语意思,还要在记忆的基础上,学会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成语。
答题步骤
第一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关键。
细读文段,结合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包含的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意轻重和搭配等信息。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确定词义,选择合适的成语。
结合语境,确定词义,从积累的成语中选择合适的成语作答。确定答案后,需要将所选的成语以此代入语境中,通读复查。
典例01(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_______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_______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③__________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④_______________。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考点解读: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2、考点原题: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3、考点解析:
第一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关键
细读文段,结合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包含的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意轻重和搭配等信息。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寻求解题的突破口。
第一处,由是说因时空限制而远到无法触及,由此可以想到“不可企及”;“不可企及”,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都已成为现实”可知,此处是说博物馆发生的巨大变化,修饰“变化”,且要体现“变化巨大”,由此可以想到“翻天覆地”;“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
第二处,结合“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的事情”可知,此处不上。
第三处,结合“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可知,此处是说借助高科技,人们会产生如同亲身面临那种境地,由此可以想到“身临其境”等词语;“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第四处,结合“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赤壁赋》-新高考语文新教材课内必备文言文全面复习与素材运用(统编版).docx
- 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知识清单)-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docx
- 专题3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五年级下册数学计算大通关(人教版).docx
- 思辨类作文(讲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新高考专用).docx
- 《雷雨(节选)》第一课时-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 分数与百分数应用题(培优讲义)-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数学思维拓展提升讲义(通用版).docx
- 专题03 古诗鉴赏(诗歌形象)(讲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
- 专题03 古诗鉴赏(诗歌语言)(讲义)高考语文二轮复习.docx
-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历案-三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