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版).docx

专题07 文言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备考真题分类汇编(广东专版).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07文言文阅读

知识积累

知识积累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

(一)文言文基础知识

常见文言实词

古今异义词:文言文中有些词的意思和现代意思不同。例如“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如“兔走触株”(《守株待兔》);而现代主要是“行走”的意思。

一词多义:一个词有多种意思。以“之”为例,在“学而时习之”(《论语》)中是代词,代指学过的知识;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是“到、往”的意思。

通假字:是古人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如“甚聪惠”(《杨氏之子》)中的“惠”通“慧”,是聪明的意思。

常见文言虚词

1.之:除了上述作为代词和表示“到、往”的用法外,还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弈》),这里的“之”使“弈秋善弈”这个句子变成一个短语,作“通国”的修饰语。

2.其:可作代词,指代人、事、物等。如“其一人专心致志”(《学弈》),“其”指代其中的一个人。也可表示揣测、反问等语气,如“其真无马邪?”(《马说》,这是以后会学到的内容)。

3.而:表示并列、承接、转折等关系。在“博学而笃志”(《论语》)中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并且”。

文言文句式

1.判断句:用“……者,……也”或“……也”来表示判断。如“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学弈》),意思是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如“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两小儿辩日》),括号处省略了主语“一儿”。

(二)文言文翻译方法

1.留:保留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专有名词。如“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两小儿辩日》),“孔子”“两小儿”直接保留。

2.补:补充省略的成分。像前面提到的省略句,翻译时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3.

3.删:删去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如“夫君子之行”(《诫子书》,这可能是稍难一点的内容,作为拓展)中的“夫”,是发语词,没有实际意义,翻译时可删去。

4.换:将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换成现代的意思。如把“走”换成“跑”,把“惠”换成“慧”。

5.调:调整特殊句式的语序。例如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把宾语放到正常的位置。不过三年级涉及较少。

(三)文言文理解要点

文意理解:

要理解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阐述了什么道理。比如《守株待兔》,讲的是一个农夫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后,就天天守着树桩等待兔子,结果一无所获的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心存侥幸,不劳而获。

人物形象分析:

从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其性格特点。在《司马光》一文中,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行为,可以看出他聪明机智、沉着冷静的特点。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字词解释

(一)字词解释

题型示例: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及其日中如探汤”(《两小儿辩日》)中的“汤”。

2.“为设果,果有杨梅”(《杨氏之子》)中的“设”。

答题技巧:

1.回忆课文注释。平时学习文言文时,要认真记好课下注释中的字词解释。

2.联系上下文推测。如果忘记了注释内容,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来推测字词的意思。如“汤”在现代是“菜汤、米汤”的意思,但在“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结合上下文“太阳到了中午的时候像把手伸进热水里”,可以推测出“汤”是“热水”的意思。

(二)句子翻译

(二)句子翻译

题型示例:翻译句子“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答题技巧:

1.运用翻译方法。按照“留、补、删、换、调”的步骤进行翻译。这句可翻译为:“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其中“我”是补充出来的主语,“以”换成“认为”,“去”换成“离”)

2.检查通顺度。翻译完后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完整。

(三)文意理解和内容概括

题型示例:

1.《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用自己的话概括《司马光》一文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

1.抓关键语句。在文中找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句子,如《守株待兔》中“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从这句话可以总结出道理。

2.梳理事件脉络。对于内容概括,要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梳理出人物、事件等要素。例如《司马光》,可以概括为“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在庭院玩耍,一个小孩掉进瓮里,其他小孩吓跑了,司马光用石头砸破瓮救出了小孩”。

(四)人物形象分析

题型示例:从《司马光》一文中可以看出司马光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题技巧:

结合具体事例。从司马光砸缸救人的行为分析,他能在紧急情况下想出办法,体现了聪明机智;其他小孩都惊慌失措,而他很沉着,体现了沉着冷静。

真题重现

真题重现

一.文言文阅读(共10小题)

1.(2023秋?金湾区期末)课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60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