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血液;第三节生理性止血;一、生理性止血;二、血液凝固;血清(serum)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收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即血清。
血浆与血清的区别;(一)凝血因子(bloodclottingfactor)
定义: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液凝
固的物质。
种类:13种(其中FVI是FVa,实为12种)。
;因子;凝血因子的特点
①除Ca2+和磷脂外,其余凝血因子均为蛋白质
②除FIII(组织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均存在于新鲜血浆中,FⅡ、Ⅶ、Ⅸ、Ⅹ在肝脏合成,需维生素K参与。
③凝血因子以无活性酶原形式存在血液中,经其他酶水解后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才有活性,这一过程称凝血因子的激活。激活后,在该因子右下角标上“a”;④在凝血中起酶促作用的因子有FⅡ、Ⅶ、Ⅸ、Ⅹ、Ⅺ、Ⅻ、XIII、前激肽释放酶。
⑤在凝血中被消耗的因子是Ⅱ、Ⅴ、Ⅷ、XIII;最不稳定的是Ⅴ、Ⅷ。;;内源性途径;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的比较;缺乏FⅧ、Ⅸ、Ⅺ的病人,凝血过程非常缓慢,甚至微小的创伤就可导致出血不止---
甲、乙、丙型血友病
(hemophiliaA,B,C)
;(三)抗凝系统;生理意义:使血液经常处于液态,保持血液畅通;纤溶意义:;一、血量;血量的相对恒定是维持正常机体活动的必要条件。
机体一次失血量小于血量的10%---
反射性引起心脏活动加强、血管收缩;
储血库的血管收缩,释放一部分储存血液
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20%---
血压显著降低;
机体一次失血量大于血量的30%---
危及生命;二、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bloodgroup)——
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凝集原(agglutinogen)——
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糖蛋白,起抗原作用。
凝集素(agglutinin)——
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血型系统有23个,193种抗原
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
ABO血型系统
Rh血型系统;(一)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的分型;(抗B);(二)Rh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的医学意义:
1)Rh阴??的患者重复输血时,即使是输入同一供血者的血液,也应作交叉配血试验。
2)怀孕Rh阳性胎儿的Rh阴性孕妇怀孕第二胎Rh阳性胎儿时,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致胎儿死亡。
;三.输血原则
1.同型相输2.交叉配血3.成分输血
交叉配血试验
供血者受血者配血反应
红细胞血清主侧
血清红细胞次侧
主侧/次侧均无反应---配血相符
主侧反应--配血不合/不能输血;次侧反应--应急少量
如:A2输血给A1/少量,
A1输血给A2/主侧凝集反应
;交叉配血试验;过去认为的“万能供血者”O型血的人和“万能受血者”AB型血的人,均不完全正确,只有在紧急情况时才考虑。;TheEn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