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元素及其化合物
知识要点
易错1.常考无机物的性质与转化
(1)氯及其化合物
①液氯密封保存在钢瓶中,而氯水、次氯酸应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次氯酸HClO的结构式是H—O—Cl。
③次氯酸HClO的化学性质有:a.弱酸性;b.不稳定性2HClO2HCl+O2↑;c.强氧化性(漂白性)。HClO和ClO都具有强氧化性,ClO无论是在酸性、碱性、中性都有强氧化性。
④漂白粉漂白原理:Ca(ClO)2+H2O+CO2===CaCO3+2HClO。
⑤漂白粉失效原理:Ca(ClO)2+H2O+CO2===CaCO3+2HClO,2HClO2HCl+O2↑。
⑥84消毒液(NaClO)和洁厕灵(HCl)不能混用:ClO+Cl+2H+===Cl2↑+H2O。
⑦Fe和Cl2反应,无论Fe是否过量,只能生成FeCl3。
⑧实验室可以用饱和食盐水收集Cl2,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为Cl2+H2OHCl+HClO,而饱和食盐水中:c(Cl)较大,可以抑制上述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Cl2在水中的溶解度。
⑨向NaClO溶液中通入CO2,无论CO2是少量还是过量均发生NaClO+H2O+CO2===NaHCO3+HClO。
(2)硫及其化合物
①硫在氧气中的燃烧产物只能是SO2,不能生成SO3。
②硫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只能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Fe+SFeS,2Cu+SCu2S。
③硫单质呈0价,处于硫元素的中间价态,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④SO2是酸性氧化物,同时具有氧化性、还原性和漂白性。
⑤SO2通入H2S溶液中会生成S(淡黄色浑浊),体现了SO2的氧化性。
⑥SO2使氯水、溴水、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没有体现SO2的漂白性。
⑦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但加热后又恢复到原来的颜色,SO2与有色物质生成了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复原,其漂白具有可逆转性。
⑧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生成的H2SO3具有酸性),但不会漂白褪色。
⑨含硫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SO2,因此燃煤必须脱硫:CaO+SO2===CaSO3,2CaSO3+O22CaSO4。
⑩正常雨水pH为5.6,小于5.6的雨水是酸雨,酸雨有硫酸型和硝酸型,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
11浓硫酸的性质体现在酸性、难挥发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12浓硫酸是高沸点酸,具有难挥发性,利用此性质可制备HCl,原理为2NaCl+H2SO4(浓)===Na2SO4+2HCl↑。
13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将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14SO42?的检验方法:待测液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氮及其化合物
①氮的固定是指将N2变成化合物的过程,包括人工固氮(合成氨)和自然固氮(根瘤菌、雷雨)。
②氮气能与镁反应生成氮化镁,氮化镁与水反应(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③实验室制备氨气利用铵盐+碱氨气+盐+水,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④不能选择NH4NO3和NH4HCO3代替NH4Cl,是因为NH4NO3加热会发生爆炸造成危险;NH4HCO3受热易分解成CO2,使收集的NH3不纯。
⑤不能用NaOH代替Ca(OH)2,是因为NaOH易潮解,结块,且对玻璃有腐蚀。
⑥不用无水CaCl2干燥NH3是因CaCl2能与NH3反应生成CaCl2·8NH3,所以干燥NH3一般选择碱石灰。
⑦收集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作用是减小NH3与空气的对流速度,使收集的NH3更纯净。
⑧铵盐不稳定,受热易分解,一般生成氨气和对应的酸。
⑨NH4NO3受热分解可生成N2、HNO3和H2O。
⑩硝酸具有:a.酸的通性;b.不稳定性;c.强氧化性。
11HNO3不稳定,光照或受热易分解:4HNO34NO2↑+O2↑+2H2O。
HNO3略呈黄色的原因是部分HNO3分解生成NO2溶解在HNO3中所致,可以通入O2除去。
12常温下,浓HNO3能使Fe、Al发生钝化;加热时可与Au、Pt之外的所有金属反应。
13稀、浓HNO3都具有强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浓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2,稀HNO3的还原产物一般是NO,极稀的HNO3,还能生成NH4
例如: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4HNO3(浓)===CO2+4NO2↑+2H2O;
S+6HNO3(浓)===H2SO4+6NO2↑+2H2O;
Fe(少量)+4HNO3(稀)===Fe(NO3)3+NO↑+2H2O;
3Fe(过量)+8HNO3(稀)===3F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大二轮高考总复习历史(专题版)拓展练9两次工业革命时期.doc
- 342 沉淀溶解平衡原理的应用学案高二上学期化学选择性必修1.DOCX
- 2025春六年级英语下册Unit2单元知识清单巩固练习译林版.docx
- 全册教案(教案)五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泰山版.docx
- 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卷2.docx
- Unit2第1课时Cartoontime(学习任务单)三年级英语下册(译林版三起2024).docx
- 高考一轮新人教版选必三unit1单词默写答案(英译汉).docx
-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第05讲复数(分层精练).docx
- (期末押题卷)期末重难点高频易错培优卷(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A4版.docx
- 42电解池原理教学设计高二上学期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