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03 诗歌鉴赏之练字类题目-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考点汇编.docx

专题03 诗歌鉴赏之练字类题目-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型考点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之练字类题目讲义

主题:诗歌鉴赏语言类之炼字题设题角度及答题要领

自学四步法

【知识梳理】

(1)概念解说

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炼到精警之处,人称“诗眼”。前人云:“诗之有眼,犹人之有目也。”人之目,乃心灵之窗口;诗之眼,则是洞察诗词旨趣的窗口,是作品思想感情力量的蕴蓄之处。“诗眼”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是读者深入理解作品的突破口。只有正确把握诗眼,才能更好地理解全句乃至全篇的意蕴。

(2)设题角度:

①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直接鉴赏关键词)

②诗中的“诗眼”“关键字”是哪一个?为什么?(找出关键词并鉴赏)

③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比较鉴赏)

(3)答题要领:

①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你认为哪个字(词)好;若问哪一个更好,则先肯定哪一个更好。一般地,都可以讲得通的;

②用一二句话准确解释该字(词)在诗句中的准确含义(尤其注意隐喻义);

③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或所表达的意义;

④适当展开联想、想像,说说这个字(词)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等。

(二)诗歌中常见的炼字类型

1.动词

动词,如果用得精准,便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效果,诗歌中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往往是命题考查的重点。

·炼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在采菊之时漫不经心地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与全诗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一致。

2.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事物的特点,还能传达出诗人的感情。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现象及活用的情况。

·炼形容词: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的氛围,体现...的意境。

“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本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之(江南岸)绿了。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仿佛有阵阵春风扑面而来。

3.数量词

经过诗人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往往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炼数词:具体真实,符合情景;夸张渲染。

“一去三四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邵雍《山村咏怀》

“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4.特殊词

a.叠词:

叠词之妙,首先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其次在于加强感情的表达效果。除此之外,叠词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收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炼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美和节奏感;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极富音乐美。李清照对音律有极深造诣,所以这七组叠词朗读起来,便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只觉齿舌音来回反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心头和空气中弥漫开来,久久不散,余味无穷。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单列一条。作用有一: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拟声词兼叠词“萧萧”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c.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但是作用只有一个,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或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或抓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字眼,体会诗歌感情色彩的浓度:“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红与绿道出了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就是抓住单一色彩表现的词也能体会到诗人的浓情:“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怜惜与伤别离的情愫尽在“绿”与“醉红”中。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