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3年全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技术手册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家组
2023年2月
PAGE
PAGE1
目录
TOC\o1-1\h\u1.17404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2
2.2403河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0
3.7117山西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24
4.803内蒙古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34
5.24087江苏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46
6.28340安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56
7.12760山东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65
8.21741河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73
9.15133湖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81
10.7027湖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88
11.32307广西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03
12.6101重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14
13.21404四川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21
14.30387贵州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28
15.26007云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40
16.29945陕西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47
17.24040甘肃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58
18.3082宁夏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方案 173
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提高技术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增强有效性、针对性和适配性,保障玉米不减产、亩增100公斤左右大豆,特制定全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一、搞好播前准备
播前准备主要包括定品种、定模式、定播种机。
(一)定品种
科学的品种搭配是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降低玉米对大豆遮荫影响,确保稳产增产的基本前提。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生态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选配适合带状复合种植要求的大豆玉米品种,带状间作区玉米品种应稍早熟于大豆。要提前做好适宜品种的引种备案,种源不足的应及时调配。
玉米:在选用株型紧凑、株高适中、熟期适宜、耐密、抗倒、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基础上,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耐高温、抗锈病等特点,西北地区要突出耐干旱、增产潜力大等特点,西南及南方地区要突出耐苗涝、耐伏旱等特点。
大豆:在选用耐荫、抗倒、耐密、熟期适宜、宜机收的高产品种基础上,黄淮海地区要突出花荚期耐旱、鼓粒期耐涝等特点,西北地区要突出耐干旱等特点,西南及南方地区要突出耐干旱等特点。各省具体适宜品种可参照各省技术方案。
(二)定行比
科学配置行比既是实现玉米不减产或少减产、亩多收100公斤以上大豆的根本保障,同时也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平衡产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各地都应明确4:2为主导模式(大豆:玉米行比配置,下同),选择适宜当地气候、生产条件的其它行比配置。黄淮海和西北地区可选择6:2、6:4,西南及南方地区可选择3:2、2:2(带状套作)。所有行比配置大豆玉米间距60—70厘米,大豆行距30厘米,玉米行距40厘米,4行玉米中间两行玉米行距80厘米。
(三)定播种机
优先选用与行比配置相适应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各地应根据现有的播种机保有情况,参照《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机具应用指引》调整改造播种机,相应技术参数必须达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要求,播量可调、播深可控、肥量可调。
二、提高播种质量
确定适宜播种时间、播种方式和播种粒数是提高播种质量、保证出苗率的关键。
(一)确定播种时间
各地根据前后茬和春季耕作层温度稳定在10℃以上时间确定适宜的播期。黄淮海地区应在麦收后及时播种;西北地区无前茬根据气温回升情况,在4月下旬—5月中旬播种;西南及南方地区夏播应根据前茬和夏伏旱发生情况确定播期。墒情适宜时抢墒播种,墒情不足时造墒播种,做到精细播种、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
(二)选择播种方式
机播:选择符合农艺要求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播种机进行播种作业,一次性完成播种、施肥、覆土等工序。大豆播深3—4厘米、玉米播深4—5厘米。粘性土壤,土壤墒情好的,宜浅播;沙性土壤,墒情差的,可适当增加播深。建议播种作业时安装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和播种报警装置,有效提高作业精准度和衔接行行距均匀性。
人工播种:应严格按照行比、间距、行距、株穴距开沟单粒点播;也可打窝点播,穴距加倍,下种量加倍,玉米穴留2株,大豆穴留2—3株;玉米也可育苗移栽,穴距加倍,穴栽2株。
(三)确保亩播粒数
苗全苗齐苗壮是确保玉米稳产、大豆增产的基础。玉米大豆产量太低均是出苗不足所致。为了保障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密度与净作相当,大豆密度达到净作的70%以上,建议各地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土壤肥力条件和品种特性等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黄淮海地区:玉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未来科学城建筑绿色低碳建设实施方案》的起草说明.docx
- 《北京未来科学城建筑绿色低碳建设实施方案》的起草说明.pdf
- 《化工进展》标准关键词库.pdf
-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
- 《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pdf
- 2022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docx
- 2022年武汉市生态环境保护先进适用技术指导目录.pdf
- 2024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烹饪类公开试题.pdf
- 《QC/T 1217-2024车载有线高速媒体传输 万兆全双工系统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pdf
- 中国行业标准 QC/T 1217-2024车载有线高速媒体传输 万兆全双工系统 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