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1
DBXX/XXXXX—XXXX
饮用菊花脱毒原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饮用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TzveL.)脱毒原种苗的繁育技术要求和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常见饮用菊花脱毒原种苗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19165-2003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结构与性能要求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1224-2006农用塑料薄膜安全使用控制技术规范
NY/T391-202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NY/T496-2021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657-2008花卉脱毒种苗生产技术规程NY/T1591-2008菊花切花种苗等级规格
NY/T5121-2002无公害食品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NY/T525-2021有机肥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饮用菊花脱毒种苗(Drinkchrysanthemumvirus-freeseedlings)
指经RT-PCR检测方法鉴定,确认脱除了菊花B病毒(CVB)、番茄不孕病毒(TAV)、黄瓜花叶病毒(CMV)等的脱毒核心材料(或脱毒苗)在隔离条件下生产的原原种苗、原种苗。
2
DBXX/XXXXX—XXXX
3.2原原种苗(breederseed)
指经组织培养过程直接获得的种苗。
3.3原种苗(foundationseed)
是指原原种苗繁殖的第一代苗。
4一般性要求
4.1产地环境产地环境符合NY/T391-2021的规定。
4.2场地要求选择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肥沃、疏松,3年内未种过茄科作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地块种植。
4.3化学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
4.4肥料要求应符合NY/T496-2021和NY/T525-2021的要求。
5网室建造与隔离
一般宜南北向建造,钢架结构,大棚单体大棚宽8m,顶高不低于2.8m,连体棚可2~3联体,棚宽8m为宜,大棚肩高不低于1.5m,连体大棚宜在中间拱顶上分布避雨天窗散热。大棚长度可依据地形确定,最长不超过50m。大棚所有通风处安装60目防虫网。大棚搭建应符合GB19165-2003要求,大棚覆盖薄膜应符合NY/T1224-2006要求。大棚入口处宜配套缓冲间,田间操作人员进入防虫温、网室应更换工作衣和鞋具。
6原种苗生产
6.1原原种苗生产
6.1.1材料和培养基准备
选具有繁育品种典型性状、生长健壮的植株,至光照培养箱中采用变温升温的方式进行热处理,在日温/夜温分别为26℃/20℃下培养2d后,而后每2d昼/夜温度分别升高2℃,直至38℃/30℃,该温度下培养40d,取高温培养长出的茎段,剪去叶片,留取心叶或腋芽,放在烧杯中,用肥皂水冲洗干净,再用自来水冲洗1h。滤干,移入无菌操作台,用20%的次氯酸钠灭菌8min~10min,取出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待用。
将制备好的MS+6-BA0.1mg/L培养基溶液分装于培养瓶,每瓶30ml,瓶口盖紧瓶盖。在121℃,1.1MPa条件下灭菌20min,冷却后放入无菌操作台待用。
3
DBXX/XXXXX—XXXX
6.1.2分化和继代培养
在无菌条件下,在解剖镜下剥取已灭菌材料的生长点0.3mm~0.5mm,接种到已灭菌的培养基上,置于26℃,光强2000lx~3000lx,光照时间16h/d条件下培养,一周左右茎尖转绿并萌动,20d~30d形成带芽茎段。
在无菌条件下将已分化的带芽茎段剪成小段,每段带1~2个腋芽,转入培养基(MS+6-BA0.1mg/L)中进行增殖,3~4周后获30~40个带腋芽芽段。
6.1.3病毒检测
取继代培养壮芽或叶片提取RNA,经RT-PCR检测方法鉴定,如没有病毒则继续培养,脱毒不彻底则弃之不用。具体操作见附录A。
6.1.4生根培养及炼苗移栽
6.1.4.1生根培养
将继代培养的茎段转入生根培养基(MS+6-BA0.1mg/L+NAA0.1mg/L)诱导生根,培养温度25℃~26℃,3~4周后95%均生根。
6.1.4.2炼苗移栽
瓶苗株高6cm~7cm,5~6片平展叶,生根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