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习得性无助的概念解释心理学定义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得出的一种信念:自己无法控制或改变当前的不利处境。行为表现表现为消极、被动,即使面对可以改变的情况也不采取行动。习得性无助的形成机制1反复失败个体经历多次失败,无法达成目标。2归因偏差将失败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或无法控制的外部因素。3泛化将特定情况下的无助感泛化到其他领域。4固化无助感成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习得性无助的特点被动性缺乏主动改变现状的意愿和行动。易放弃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不愿尝试。无控感认为自己无法控制生活中的事件和结果。习得性无助的被动特征缺乏行动即使面临可以改变的情况,也不愿意采取任何行动。等待他人帮助倾向于依赖他人解决问题,而不是自己主动寻求解决方案。逃避责任回避承担责任,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或运气。习得性无助者易放弃努力遇到困难面对挑战时,容易产生挫败感。预期失败认为自己无法成功,提前放弃尝试。缺乏坚持即使开始行动,也很快失去动力放弃。习得性无助者缺乏主动性1被动等待等待机会或他人帮助,而不主动创造机会。2回避挑战害怕失败,不愿意尝试新事物或接受挑战。3缺乏目标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规划,随波逐流。4逃避责任不愿承担责任,总是寻找借口推卸。习得性无助者的无控感1环境无控认为自己无法改变或影响周围的环境。2结果无控相信自己的行为不会影响最终结果。3情绪无控感觉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反应。4生活无控觉得人生被外部因素主导,自己无法掌控。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原因童年经历早期生活中的负面经历可能导致无助感的形成。负面生活事件重大挫折或持续失败经历可能引发无助感。社会环境不利的社会环境可能加剧个体的无助感。个人心理因素低自尊、悲观等心理特质可能促进无助感的形成。童年经历对习得性无助的影响过度保护父母过度保护可能导致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无助感。频繁批评经常受到批评的孩子可能形成低自尊,更容易产生无助感。缺乏鼓励缺少正面鼓励和支持的成长环境可能导致孩子缺乏自信和主动性。负面生活事件与习得性无助1重大失败经历重大失败可能导致个体对自身能力产生怀疑。2持续挫折长期面临挫折可能使个体产生无力改变现状的感觉。3人际冲突频繁的人际冲突可能加剧个体的无助感和孤立感。4失业或财务危机经济压力可能加剧个体的无助感和焦虑。社会环境因素对习得性无助的影响社会歧视遭受歧视可能导致个体感到无力改变自身处境。教育制度过于僵化的教育系统可能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和主动性。社会压力过高的社会期望可能使个体感到力不从心。经济环境不利的经济环境可能加剧个体的无助感。个人心理因素与习得性无助低自尊自我价值感低下容易导致个体产生无助感。悲观倾向总是预期最坏结果的人更容易形成无助感。完美主义过高的自我要求可能导致频繁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归因方式将失败归因于稳定的、不可控因素会加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的危害低自尊长期的无助感会严重打击个体的自尊心。抑郁倾向习得性无助是导致抑郁的重要因素之一。效率下降无助感会显著降低个体的学习和工作效率。挫折忍耐力低容易因小挫折而放弃,缺乏坚持和毅力。习得性无助导致低自尊1自我否定经常否定自己的能力和价值。2社交退缩害怕与他人交往,担心被拒绝或批评。3自我贬低习惯性地贬低自己的成就和优点。4过度依赖他人评价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缺乏自我认同。习得性无助与抑郁倾向无助感加剧持续的无助感会导致情绪低落。负面思维模式倾向于消极解读事物,加深抑郁情绪。社交退缩减少社交互动,加剧孤独感和抑郁。生理影响可能引发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抑郁症状。习得性无助降低挫折忍耐力1易放弃面对小挫折就轻易放弃,缺乏坚持。2过度敏感对失败和批评反应过度,难以承受压力。3回避困难倾向于逃避挑战,不愿尝试新事物。4缺乏韧性难以从失败中恢复,缺乏心理弹性。习得性无助影响学习和工作效率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难以持续投入。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被消极思绪干扰。创造力受限思维僵化,缺乏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克服习得性无助的方法积极自我暗示培养积极的自我对话,改变消极思维模式。寻求社会支持与他人建立联系,获得情感和实际支持。设置可达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逐步建立自信。培养自制能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对生活的控制感。积极自我暗示的力量1识别负面思维学会觉察自己的消极想法和自我否定。2挑战消极信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临床法医学》课件.ppt
- 《临床法医学解析》课件.ppt
- 《临床法医学鉴定》课件.ppt
- 《临床生化检查》课件.ppt
- 《临床疗效的评价》课件.ppt
- 《临床监护》课件.ppt
- 《临床眼电图标准》课件.ppt
- 《临床研究总结》课件.ppt
- 《临床神经解剖》课件.ppt
- 《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课件.ppt
- 讲稿:深入理解“五个注重”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pdf
- 副市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docx
-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docx
- 烟草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
- (汇编)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心得感悟.pdf
- 汇编学习领会在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pdf
- 在2025年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docx
- 书记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委全会上的讲话.pdf
- 党课: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