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实现基础与临床相融合,加强建设健康中国的使命感,弘扬医者精神。
熟悉常用消毒防腐药作用特点及临床应用,了解常用消毒防腐药的配制及给药方法。
能够指导基层患者合理应用常用消毒防腐药,开展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健康宣教。;;
消毒药:指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防腐药:指抑制病源微生物的药物。
特点:二者无严格界限,受药物浓度、酸碱度、环境介质、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影响。主要用于皮肤、粘膜、分泌物、排泄物、物品及环境消毒及食品药品动植物标本防腐等。;作用机理:
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沉淀(主要机理),无选择性
改变菌体细胞膜的通透性;
抑制酶的活性。;二、常用药物;(一)酚类
代表药:苯酚(石炭酸)、甲酚(煤酚);
作用机制:原浆毒,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沉淀
特点:对细菌和真菌有效,对芽孢、病毒无效;
属于中效消毒剂,长期放置易氧化变色,应避光
保存。
;可用于皮肤止痒、手术器械、排泄物、分泌物、房屋及伤口消毒。对皮肤有腐蚀作用,不宜长期用。;禁用于伤口、橡皮塑料织品及厨房和餐具消毒。;(二)醇类
代表药:乙醇(酒精,75%最强)、苯氧乙醇;
作用机制:原浆毒,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沉淀。
特点:对细菌有效,对真菌、芽孢、病毒无效,
用于皮肤、体温计、手术器械消毒,
但不宜用于伤口破损的表皮或黏膜消毒。;(三)醛类
代表药:甲醛、戊二醛;
作用机制:原浆毒,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沉淀
特点:对细菌、真菌、芽孢、病毒有效;易挥发,杀菌作用强大,但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强,毒性大。;;(四)酸类:
1.代表药:过氧乙酸、硼酸、乳酸、苯甲酸;
2.作用机制:原浆毒,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沉淀,酸性环境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3.无机酸有强大的杀菌和杀芽胞作用,有机酸作用较弱。;;(五)碱类:
代表药: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硼砂;
作用机制:原浆毒,使菌体蛋白变性和沉淀。
氢氧化钠为高效消毒药,2%~4%的溶液可杀死病毒和细菌;高浓度溶液亦可杀死芽胞。主要适合于消毒畜舍、肉联厂、食品厂车间的地面、台板、饲槽等。;(六)卤素类:
代表药:聚维酮碘、碘酊、次氯???钠;
作用机制:对菌体原浆蛋白高度亲和力,可使菌体蛋白卤化,改变膜通透性,还可氧化巯基酶,杀菌作用强大;;(七)氧化剂:
代表药:高锰酸钾、过氧化氢;
作用机制:与有机物相遇时释放出新生态氧,使菌体内活性基团氧化而杀菌
用于食具消毒、冲洗溃疡、伤口等。;(八)表面活性剂:
代表药:苯扎溴铵、氯己定;
作用机制:降低水的表面张力,使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对皮肤和粘膜无刺激性,对器械无腐蚀性,用于皮肤、粘膜和伤口消毒。;(九)染料类:
代表药:依沙丫啶、龙胆紫;
作用机制:与菌体内蛋白质结合,
抑制细菌生长繁殖
3.常用于外伤、皮肤黏膜糜烂感染的冲洗、湿敷,也用于牙龈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辅助治疗。;(十)重金属化合物类:
代表药:硝酸银;
作用机制:与菌体内蛋白质结合,
杀灭细菌
3.常用于皮肤黏膜消毒和口腔疾病如牙本质脱敏。;(十一)其他类:
代表药:环氧乙烷;
作用机制:与菌体内蛋白质发生
烷化反应,杀灭细菌、芽孢、病毒、
微生物
3.常用于皮革、棉织品、精密仪器、纸张书籍等消毒。;【附】分类与应用;(二)主要用于皮肤黏膜;(三)主要用于创伤黏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