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国内机器人行业梳理:量产元年,百家争鸣;
产业明显提速,差异化渐显,短期工业场景有望率先落地,长期空间广阔。1)产业在加速:产业政策密集出台,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融资数量大幅增长,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2)差异化渐显:国内机器人在上下肢、
视觉等硬件方案及模型路线等软件层面存在差异化且仍未收敛。3)短期爆发在即,长期空间广阔:应用环节较为明确为汽车、3C行业,有望率先起量,逐步延伸至其他制造业及搬运、零售等服务业,有望于2030年走进家庭。据测算,预计
2030/2035年机器人新增需求达178/994万台。随大脑逐步完善及场景拓宽,关节数增加,线性关节逐步渗透,灵巧手收敛至五指方案,我们测算2035年大批量生产后,单体执行器价值量约6万元,旋转/线性执行器市场空间达2130/4031亿元。
初创机器人企业:背景多元,量产在即,潜力无限。我们梳理了智元、宇树、优必选、乐聚、普渡、傅利叶、银河通用、众擎、星动纪元、千寻智能共10家企业,初创企业机制较为灵活,创始团队在某一领域(运动控制为主)背景深厚,2024年头部企业均发布最新机型,具备双足机器人的开发能力,并与车企等制造企业试点近半年,小批量测试阶段有望结束,25年开启量产销售,多家企业预计2025年全年销售超千台。我们认为:1)智元、宇树、优必选、乐聚进度较为领先,在全栈式布局、硬件性能成本控制、场景应用、股东背景等领域具备优势;2)银河通用、星动纪元、众擎、千寻智能则在大模型、运动控制算法等细分方向较为领先;3)普渡、傅利叶由原本配送/康复机器人拓展,硬件量产能力优秀。
互联网整车企业:多元形式入局,推动产业加速。1)互联网企业:多以投资大模型自研方式入局,关注软件端的大模型高于关注硬件,从“大脑”方面发力。目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多集中于语言模型,也纷纷推出自研多模态大模型,也在往
具身智能大模型方向发展,但与海外龙头企业仍有一定差距。其中,华为布局较为多样,模型端—盘古大模型较为领先,志在让人形机器??成为鸿蒙生态系统重要部分,车端—场景制造资源协同,共同赋能国产人形机器人,投资端—注资极目机器人,加大投入。3)整车企业:人形机器人在“感知+决策+执行”层面与智能驾驶均具备共同性,同时车企在应用端也是天然的落地场所,目前在智能驾驶投入层面华为于研发人员算力规模均国内第一,有望于人形机器人领域延续领先地位。
投资建议:机器人当前类比2014年电动车,即将量产,开启10年产业大周期,国内外共振,强烈看好板块!1)特斯拉链:首推确定性龙头Tie1【三花智控】【拓普集团】,Tier2【鸣志电器】【绿的谐波】【双环传动】,关注【北特科技】【浙江荣泰】【五洲新春】【震裕科技】【斯菱股份】【大业股份】等;2)华为链:推荐【雷赛智能】【赛力斯】,关注【兆
威机电】【蓝黛科技】【富临精工】【禾川科技】【豪能股份】【科力尔】【埃夫特】【拓斯达】等。3)英伟达链:推荐【伟创电气】【科达利】等。4)宇树科技链:关注【长盛轴承】【卧龙电驱】【奥比中光】【曼恩斯特】。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推广不及预期,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进展不及预期,产业链降本不及预期,行业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产业提速,差异化渐显;
政策密集出台,中央地方齐发力,共同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发展。2023年11月,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又一颠覆性产品,并将其定位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随后各地相关行动方案发展规划纷纷出台,且在时间节点上明确,计划于近年分别打造当地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集群生态,推动产业逐步成熟。
图:国内人形机器人相关政策梳理;
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基金纷纷成立,集群效应有望逐步凸显。23年末以来,全国各地区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纷纷成立,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其中,牵头方既有地方政府,也有头部企业,以北京人形机器人产业联盟为例,其于2024年4月正式成立,汇集了包括机器人本体企业、核心零部件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在内的78家成员单位,联盟通过搭建共享技术平台、推动标准规范发展、建立产业链数据库等举措,促进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加速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同时,产业基金同步密集成立且规模可观,推动产业形成“资金—技术—产品”闭环。
图:国内人形机器人重点产业联盟;60
50
40
30
20
10
0;
国内机器人大多瞄准三类下游进行布局,产品形态由非人形到类人形逐步拓展至双足人形。人形机器人可以更高效完成工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