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烹饪营养与食品安全》
不同烹饪加工方法
对原料营养价值的影响
蛋白质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糖类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油脂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维生素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无机盐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烹饪加工与营养影响
目录
CONTENTS
01
02
03
04
05
06
三
01
蛋白质在烹饪过
程中的变化
蛋白质变性原理
指蛋白质分子内部结构变化,导致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功能丧失的现象。主要由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
烹饪中的蛋白质变性
物理因素如加热、加压等是烹饪中引起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如蛋清加热凝固,瘦肉烹调变硬。
1)蛋白质的变性
过度加热的后果
过度或持续高温会使蛋白质焦化,生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并可能产生杂环胺类致癌物,降低营养价值。
变性温度的影响
温度是关键因素,45℃开始变性,55℃变性加速,过高温度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凝固,影响营养价值。
1)蛋白质的变性
山FC01
胶原蛋白转化
胶原蛋白经水解生成明胶,用于制作肉皮冻,使汤汁变黏,提高蛋白质消化率。
烹饪中的应用
长时间烹煮使蛋白质水解成低分子物质,增加食物口感和风味,如骨头汤的鲜美。
2)蛋白质的水解
03
03
美拉德反应影响营养
降低食品营养价值,氨基酸、糖与蛋白质结合导致营养成分损失。
美拉德反应定义
羰基化合物与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棕色物质或拟黑素,影响食品风味与营养。
美拉德反应安全性
可能产生抗氧化性,但过度反应可生成有毒物质,如焦化物和杂环胺。
美拉德反应效果
产生香气与色泽,如烤面包、红烧肉的诱人外观和香气。
3)美拉德反
应
酸和碱的作用
烹饪中,酸可制作酸奶、凝乳,调节味道并杀菌;碱能制作皮蛋,但过强的碱性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盐的作用
盐能改变蛋白质性质,用于腌制、烹饪中,如腌咸鸭蛋使蛋白变稀、蛋黄出油,煮肉汤时后加盐等,能影响食物口感和营养释放。
机械力的作用
剧烈机械力能使蛋白质变性,如搅拌蛋清时,蛋白质伸展成薄膜包裹空气形成泡沫,这是蓬松蛋糕的原理。
水的作用
水能促进蛋白质热变性,烹饪时增加食物水分,可降低变性温度,有助于保留营养成分。
4)影响蛋白质变性的主要因素
糖类在烹饪过程
中的变化
淀粉老化是糊化淀粉在低温或长时间放置时变硬、
不透明的过程,影响食品口感和消化率。通过控
制水分、添加抗老剂或改变淀粉类型可延缓或防
止老化。这一现象在烹饪中被用于制作粉丝、粉皮等食品,通过调整淀粉类型和温度来调整食品
的口感和韧性。
淀粉糊化
淀粉糊化后形成黏性胶体,影响食物消化吸收率和菜肴口感,常用于挂糊、上浆和勾芡。
1)淀粉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淀粉老化
糖类加热反应
超过熔点,糖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形成褐色物质,产生焦香味。
糖类在碱性条件下的变化
碱性环境下,糖类变化加速,形成黑
色分解产物,酸度和色度更甚。
蔗糖熔化特性
150℃开始熔化变黏稠,制作挂霜拔丝菜利用此现象。
糖类焦糖化过程
无氨基化合物时,糖类脱水变深色,产生焦香味,酸度和色度增加。
2)蔗糖在烹饪过程中的变化
饴糖的化学特性
高温下麦芽糖与氨基酸反应生成类黑色素和香
味物质,赋予食品独特风味和颜色。
饴糖在烘烤中的应用
麦芽糖提供糖色,提升香气,增加耐脆度,防止脂肪及水分外溢,保持食物风味。
3)饴糖在烹饪中的变化
4)膳食纤维在烹调中的变化
纤维素的烹调影响
纤维素经加工可溶化,增加营养吸收。原果胶变可溶性,提高消化酶作用,利于营养消化。加热时蔬菜果胶吸水变软,促进消化吸收。
烹饪中油脂的变化
部分动物油脂会浮在汤面,增加肉汤香味,
助于提升汤汁的口感和消化吸收。
5
脂肪在水和热中分解,生成甘油和游离脂
肪酸。此过程影响食物味道和营养可吸收性。
55
1)脂肪热水解
动物性油脂特性
脂肪热水解原理
在烹饪中,脂肪酸与乙醇、醋酸反应生成酯类,增
加香味。如红烧肉时加入料酒、香醋,可提升菜品的香气和口感。
2)酯化反应
油脂营养价值变化安全烹饪建议
油脂热分解影响
油脂热分解温度不同,影响其发烟点,如黄油
140~180℃,植物油180~250℃,过高温度
会丧失营养价值并产生毒性。
高温下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酸损失,营养价值
降低,易产生丙烯醛导致变味和毒性。
油炸温度应控制在180℃以下,避免油脂热分
解过度,保证食品口感和营养价值。
3)油脂的热分解
油脂热氧化过程
高温下油脂分解,产物氧化生成
醛、酮和有机酸,产生哈喇味,
影响人体健康。
不同油脂聚合差异
亚麻油最易聚合,大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 4 Our World Topic 1 Section B(课件)-2024-2025学年 (仁爱科普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15课我与地坛(共31张ppt).pptx
- 第06讲+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精讲课件)(湖南专用)-【上好课】2025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讲练测.pptx
- 2025年大学生评优评先个人总结样本(5).docx
- 中国农业大学学位论文格式书写要求内容.docx
-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的美育价值.docx
- 浅谈如何建设廉洁国有企业.docx
- 浅谈实施业财融合推进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措施.docx
- 浅谈如何加强分公司财务监管.docx
-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