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代封爵制度.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爵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周武王灭商之后,将当时的有功之臣和宗室子弟分封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受封的人除了对周天子负责外,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统治权,也分封下面的各级官吏,同样下面的官吏在自己领地内也可以拥有军队和收取税收的权力。这样就会出现一个问题,一旦王室或诸侯控制力削弱,下面的人便会造反,统治也会面临被推翻的危险。因此,到了秦朝废除了分封制,施行郡县制。爵位也仅仅封给宗亲和有军功的功臣,以致后世受爵者可以享有领地内的税收和财富,却没有了管辖和统治的权力。

秦朝自商鞅变法后颁布了二十等封爵:自下而上分别为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普通人想要获得爵位,只有军功一途。这也是秦虎狼之师,见到敌人就兴奋的来由。

西汉初期,沿袭了秦朝的二十封爵。汉高祖刘邦为了和项羽争夺天下,又在此基础上又加了王爵,因此,西汉初期又很多的异姓诸侯王。后异姓诸侯王叛乱,刘邦尽诛杀之,分封宗室子弟为王。

隋唐时期,爵位分封为亲王、嗣王(承袭亲王的为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这一时期封爵的收益主要是永业田。比如亲王受封土地一百顷,郡王五十顷,国公四十顷,郡公三十五顷,县公二十五顷,县侯十四顷,县伯十顷,县子八顷,县男五顷。

明朝初期,封爵主要是公侯伯子男,后期只保留公侯伯的爵位,并规定非军功者不得封爵。当然也有例外,就是曲阜孔子的后代受封衍圣公。

清朝时期的爵位主要针对皇室,皇室又划分为直系宗室和旁系宗室。直系宗室是努尔哈赤的后代,成为宗室,系黄色带子。旁系宗室是努尔哈赤叔叔兄弟的后代,称觉罗,系红色带子。由宗人府掌管。清朝宗室的爵位从高到低共十二等,分别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清朝为了防止爵位出现明朝泛滥的现象,实行降袭制度,比如亲王去世后,只有一个儿子可以降一级继承亲王的爵位,其他儿子要想获得爵位,只能立功考核后获得低等的爵位。

总体而言,爵位大部分出现在封建王朝建立的早期,一是不得已的情况下出于安抚褒奖功臣的情况下的分封,二是朝廷政局动荡,为了稳定的需要对宗室子弟的封爵。隋唐以前的分封大多是实封和世袭,这种封爵往往对后世子孙留下隐患,比如汉朝的七王之乱和西晋的八王之乱。隋唐以后,除明朝外,统治者都吸取前朝的教训,封爵一般是虚封,只有封号和俸禄,没有封地并且很多不能世袭或降级世袭。有效预防了爵位泛滥,也大大减轻了后世的隐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